第150章 149.天师道(九)
汉代,一石米是十斗。
一斗米相当于一千七百年后的两公斤。
五斗大米大概就是十公斤的样子,差不多就是小半袋米的样子。
小半袋子米就能让人吃喝不愁?
服力役的益州帮女汉半点儿不信,凑到那小张天师的耳边,小声道:
“老乡,你这不会是骗人的吧?”
小张天师这个丫头,人虽然小,但嗓门可真大。
十五六岁的年纪,一双眼睛透出泉水般活跃的灵气。
“阳平山天师道,百年老招牌,童叟无欺,要是贫道敢骗你,你饶我,太上老君也不饶我!”
说完,这小张天师挺起小小的胸膛,还没硬朗太久。
马上就又满脸阿谀地趴在那帮派头目耳边,小声嘀咕道:
“你是咱们益州老乡,当我买你的米如何?按市场价,一石二百钱。”
头目一听是以钱易物,不吃亏。
“行。”
“老乡,别声张,我这是做买卖,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得有进有出。”
“明白,明白,庞氏骗局。”
“啊?什么庞氏骗局?”
“没事儿,没事儿。”
那力役的益州帮头目,搓搓手,心想:能白嫖这骗子几个月的茶饭,不亏!
头目回去和姐妹们悄悄一合计。
二十几个益州蜀郡的力役,二话没说,回到位于止奸亭役所的住处。
各自扛着从老家带来的小半石米,就来入会。
刚一来,小张天师已经摆好了茶水与酒菜。
大口喝酒,大腕吃饭,直呼“真香”!
百姓们看着这些益州帮的力役,给了米,就进去吃饭。
心想:“一石米也不过两三百钱,这太划算了,要不我也试一试?”
一天工夫,五六百名百姓前来入会。
不光是外地老百姓入伙,连外国商人也来参与。
小张天师笑得合不拢嘴。
一天。
就这么一天,套了三百多石米。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县尉一年的收入。
而套更多的米,必须要扩大自己的受众。
小张天师心想,三个月内,套个二三十万石就差不多了。
反正在洛阳也干不长。
明年二月准时卷铺盖走人。
……
……
一千七百年后。
曾有一颗太阳说过:“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的作风,我们的社由来已久了。”
老人家认为,对于贫穷落后的农民来讲,汉末的五斗米道与今天的社,是受欢迎的运动。
太阳“搞社”的第一年里,曾以《三国志·张鲁》中批示。
“张衡、张鲁祖孙三世行五斗米道。其法,信教者出五斗米,以神道治病;置义舍(大路上的公共宿舍);吃饭不要钱(目的似乎是招徕关中区域的流民);修治道路(以犯轻微错误的人修路);“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以说服为主要方法);“不治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这几条,就是五斗米道的经济、正知纲领。”
可以说太阳他老人家,在开动员会的时候,基本已经很好概括出了,这个宗教的特点。
后来太阳他老人,古为今用,把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这套东西化为实际行动。
结果没有成功。
成了太阳最大的“黑子”之一。
毕竟,这本就是一场道士为世人编织的“庞氏幻梦”。
而太阳他老人家一度曾经相信梦想成真的一天。
……
……
东汉末年的天师道,虽然充满欺骗,被称为“米贼”。
东晋史书《汉晋春秋》记载:欲入主汉中的刘备,更是曾经满脸不屑地指责“张鲁虚伪”。
然而再有欺诈性的天师道,依然是老百姓的天师道。
它至少肯给天下人一个希望,肯为老百姓付出哪怕几个月甚至十几年的实惠。
张鲁甚至让汉中百姓过了二十多年的好日子,不受兵戈战乱。
在乱世,别说二十多年,就是过一年,百姓也愿意为之奋斗,追随天师道,共举大事。
如今的天师道,还没有被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琅琊王氏相继染指,变成上流门阀阶层玩弄人心的政变玩具与舆论话筒。
道门三张既受百姓五斗米,做万户侯。
哪怕是骗子,也要当一次黎民苍生的代言人。
……
……
“要做骗子,就要做全天下最大的骗子。”
“要把这骗局,布满整个大汉十三州,欠天下人的钱,让天下人做我的债主。”
“这样,天下人才能心甘情愿,听我的话,做我的信徒。”
“毕竟,我是百姓的【仆人】啊。”
夕阳下的“五斗米义舍”。
一个眉目细长的年轻道姑,背负双手,看着洛阳止奸大街上车水马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