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3.颍川荀彧(二)
回家之后,刘备便请子龙和猫猫帮他沐浴。
毕竟,明天他可是要去见才貌双全,幽香扑鼻的荀彧。
据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留香”。
那得是多香的一个女孩子,才能有这种传说。
第二天一早,刘备就收到了泰山大人崔烈送的《座右铭》。
“座右铭”一词,典出,马融的好友,书法家,博陵崔瑗。
相传,崔瑗的姐姐崔璋被人所杀,崔瑗拔剑杀死仇人,却也被官府逮捕,吃尽苦头。
崔瑗在狱中悟道,心想以博陵崔氏的手段,自然有更好的报仇方式。
身为士族名门,杀个人还要游侠做派,终究还是“掉价”了。
出狱后,崔瑗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
《座右铭》第一句就让人耳熟能详。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刘备明白老泰山崔烈的意思,这是让他闲事莫理,静观其变。
正所谓“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自汉初到唐末,一千年来,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崔氏。
可不就是靠着,老祖宗崔瑗在监狱里悟出来的这些“苟道”?
刘备嫁到崔氏,崔氏也把家传心法传授。
只是刘备心意已决。
袁绍摆弄曹操,尚且只是让许攸、张邈这些棋子下场。
刘备又怎么会自贬身价,亲自下场?
该见荀彧还是要去见的。
当老板,怎么能没有个好管家?
……
……
颍川荀氏宅邸位于西阳门外的永康里。
永康里紧挨着城西白马寺,常有西域大僧走动。
虽然西五十里坊,不是城北的富人区,但此地文化气氛浓郁,到处都能看到浮屠与石碑。
刘备出门时,天上下起小雨。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三面环山。
一到这个时候,南宫就会有大量积水,淹没台阶,变成水上公园。
侍中寺的官员,需要监督北军五校的士兵,打开泄洪闸,进行排水作业。
好在今天刘备不当值,不必关心这些杂务事情。
因此来到约定的地点,西阳大街的西阳亭谒舍,等待郭嘉与荀彧出现。
西阳亭的招牌菜,名叫“胡饭”。
说是“饭”,其实很像“老北平鸡肉卷”。
按《齐民要术》记载,一张热腾腾的蒸大饼摊开,里面加上一段腌胡瓜,也就是腌黄瓜。
再加一大块香喷喷的烤肉,卷好,切成六段,每段一寸长。
味道不够,那就再送一碟醋,沾着醋吃,醋里还会放芹菜丁。
九年后,汉灵姬刘宏驾崩。
董卓就是在这座西阳亭下,屯西凉兵,观测洛阳动静,从窜逃的十常侍手里夺走“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挟持二帝,最终成为“十常侍之乱”的最大赢家。
刘备坐在西阳亭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嘉德殿的屋檐。
他仿佛已经预见,在那个无比黑暗的夜晚,董卓就坐在他现在的位置上,一面吃着“老北平鸡肉卷”,一面看到袁术一把大火烧了南宫的嘉德殿,然后一大群武装宦官,保护帝姬与陈留王,从西阳门匆忙出逃。
董卓看到城中有火光,立刻叼着半截儿鸡肉卷,翻身上马,带着李傕郭汜等一票凉州骑兵,去洛水截胡,直接把张让逼得投河自尽。
张让投河自尽前,还对刘辩、刘协哭着说道:“我们十常侍死了之后,天下要大乱了,再也没人能保护陛下,请陛下自己爱惜自己。”
说完,张让就投河了,董卓也把鸡肉卷吃完了。
张让这一跳,二个小鸡娃落入董卓手中,东汉也正式进入“末年”。
不得不说,还蛮有情调的。
……
……
雨很大。
西阳亭下,只有一把伞。
那便是刘备的伞。
亭下百姓、亭长、役卒盯着亭上的刘备满脸都是敬畏。
汉代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打伞。
平民老百姓,只能用斗笠与蓑衣。
有资格打伞的人,只有士族与皇帝。
所谓“天下当太平,青盖入洛阳”。
盖就是伞,伞就是盖。
帝姬用青盖,也就是青伞。
三公九卿用皂盖,也就是黑伞。
董卓位居太师,因为蔡邕的告诫,用的仍然是黑伞。
刘备是比两千石的禁中大员,用的伞是罗伞。为他打伞的是子龙。
老百姓有资格打伞,要等到唐代,而且只能打“纸伞”。
大雨中,郭嘉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赶来,淌着满路泥水赶来。
与她一同赶来的还有另一套蓑衣,另一只斗笠。
看到远处大街上郭嘉的身影,刘备激动地站起来。
三国第二智者,内政之神,荀彧,荀文若就要到了吗?
随着郭嘉的说话声在亭下响起,刘备迫不及待地起身前去迎接。
他带着赵云站在楼梯口,打算给荀彧留下一些不错的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