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给第二个宗教人士,给予这样的特权!
果然,几天后。
卢植收到两郡回信。
两郡郡守只允许常山郡的流民离开,不允许本地的太平道流动。
开仓放粮不可能,上面没说救灾,那就是不能救灾!
士族也只答应捐赠口粮,作为灾民返乡的路费,不负责护送。
这当然是合乎法度的,若是违法,就得受刑。
帝姬刘宏虽然自身不被大汉法律约束,可以肆意享乐,日御少年九人,半月一百余人。
但她用法律制人,却是相当厉害。无论是清河崔,还是博陵崔,得罪了帝姬就得死!
中山郡也发来书信,希望卢植这边能够代为处理常山郡的灾民。
那里也是常山郡流民逃窜的地方。
三郡太平道渠帅,都愿意听从张牛角调遣,只为了百姓有口饭吃。
于是,卢植也开始制定三郡流民,回乡抗蝗的计划。
老话讲的好,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可现在才仲夏。
按照《太平要术》的汇总,自春秋到后汉记载,每年一月到十二月都会爆发蝗灾。
其中十二月最少,六月最多。
蝗灾的多发地区是“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
常山郡、河间郡、清河郡等冀州北部的郡县正是幽涿以南的蝗灾高发地。
按照《太平要术·治虫篇》的内容,如果不及时清理蝗蝻与蝗卵。
恐怕今年秋常山郡还有第三轮蝗灾爆发。
卢植有时也不得不佩服,写成此书的人,汇集百家治虫之长。
此人,若不是博陵崔氏这种藏书众多的士族中人。
那便一定是南宫东观,一位知识广博的太学博士。
没有庞大的图书储备,绝不可能总结如此之多,治虫办法。
三卷《太平要术》,不只有治虫,还有防疫,以及内家心法,只有东观书库才能收集如此多的文献,供那人总结。
所以,卢植已经认定,那人一定就在东观!
……
……
刘备在干什么?
他正躺在崔州平的修长大腿上,吃着甜美桑葚,喝着冰镇梅汁,翻阅农书。
刚刚和州平姐又好了一次,他现在是贤者模式。
毕竟要去治虫,他这个外行也得学习一下知识。
汉代可能有许多农业经典,但只有两部农业经典保留下来。
一部是西汉时期,我国历史最早的农业专着《汜胜之书》
另一部就是东汉时期,崔州平的姑姑,崔烈的妹妹,崔寔写的《四民月令》。
没错,作者就是刚才上面那位说“我们大汉的法律真是太宽松”的那位崔寔。
崔寔是大汉忠臣,但她是士族的叛徒。
刘备一边翻书,一边心想:一个豪门士族还能给老百姓出书?
她细看之后,才发现。
这部书果然不是为了指导农民务农写的。
崔寔写《四民月令》,是为了告诉愚蠢的皇帝们。
四民之首的士族,搞“庄园经济”,搞土地兼并,快把四民之本的农民拖垮了。
搞垮了农民,制造过多的流民,
你们皇帝就得脑袋搬家!
让士族们停一停吧!
《四民月令》讲述了一位士族大庄园主,经营一座士族庄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的工作安排。
写作格式,类似日记。
比如:一月一,我怎么给这些愚蠢老百姓装神弄鬼,忽悠家里长辈。
一月二,我怎么安排这些笨笨的士兵,让她们白白打杂。
一月三,我该让家里的傻孩子们学点啥,是不是该学九九乘法表,免得被掌柜的忽悠。
从一月一,一直安排到大年三十。
当然,用语都很文明,甚至很客观。
崔寔是个讲道德,有责任感还十分务实的知识分子,不是祢衡那种“抖机灵”的二愣子。
她不会用那种不礼貌的大白话描述事情,作为书法家与大儒之后,她的每一个字都让人觉得文明礼貌,还带有阴阳五行八卦的神秘感。
庞大的士族庄园,荫户数万,管理庄园,不亚于管理一座城市。
因此书中不只有农业管理。
还包括粮食买卖、畜牧业、制药业、纺织业、商业、酿造业、冶金业、教育业的经营。
甚至是我怎么给我家的门阀私兵,找课外辅导老师,学学特殊技能,这种事情都有。
崔寔在书中,痛批我们这些士族,搞“庄园经济”,挖国家的墙角,搞土地兼并。
是我们这些士族导致了,上门有巨亿之富,贫者无立锥之地,弄得老百姓四处流窜。
这会让国家有崩溃的风险。
刘备看后,大皱眉头。
隐隐觉得,崔寔说的,这个“巨亿之富”,不会就是她自己的姐姐崔烈吧?
毕竟博陵崔氏,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士族之一。
光是他刘玄德在崔州平这里,吃的这碗冰镇酸梅汤。
一块冰就等于同等重量的马蹄金。
说不定这本《四民月令》里的研究样本,就是博陵崔氏的庄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