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想到,饭桌上的一句玩笑话,给鲍玉佳带来了启发。之后的日子里,鲍玉佳跑遍了全市所有的白酒批发市场,甚至跑到周边几个地市去打听,看有没有以茶代酒的白酒。然而,找了许久,也没能找到他想要的那种白酒。
难道市面上,真的没有这种白酒吗?如果自己能够做出这种白酒,那是不是能够开辟出一个新市场呢?
心动不如行动。有了创业的想法后,鲍玉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研究“醒酒”的办法。后来,他从报纸上看到,茶多酚具有解酒醒酒的作用。这让他很兴奋,立刻托人买来一些茶多酚,勾兑在白酒里,结果根本没法喝,口感差得要命。
茶多酚不行,那其他茶叶能不能行呢?于是,鲍玉佳跑到茶叶店,买来了各式各样的茶叶,回到家后,他把茶叶研磨成粉,和白酒勾兑在一起,可结果仍然不行。
此后,鲍玉佳没事就泡在图书馆,翻阅大量的专业书籍,一边研究,一边反复试验。一年时间过去了,钱花了不少,但是结果始终不理想。妻子见他一门心思扑在所谓的“醒酒白酒”上,既不上班,也不管家,开始和他吵架。
然而,鲍玉佳没有放弃,他觉得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最终,鲍玉佳做出了让妻子妥协的决定——辞职,一门心思在家研发“醒酒白酒”。
“你真是神经病!家里都没钱了,你还瞎折腾啥?人家酒厂都做不出来,你一个农村人,能做出来?”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是我真的找到了破解的办法,现在资金不够,所以才需要你支持啊!”
“别拿我当三岁小孩哄,酒厂那么多专业人才,都做不出来,就凭你,做梦吧!”
“你要相信我,现在我只需要资金,把产品包装一下,注册个商标,我就能推销出去了!”
见鲍玉佳说的言之凿凿,妻子心软了,从娘家借来了几万元钱,支持他创业。拿到钱后,鲍玉佳联系了一家小酒厂,购买了白酒勾兑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把白酒和茶叶粉末进行配比和调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试验,一款口感既保留了白酒特色,又带有茶香味的白酒诞生了。拿着这款白酒,鲍玉佳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灌了一大杯,然后又让妻子品尝。
“感觉怎么样?”
“和喝啤酒差不多,但是嘴里留香,很清爽。”
“不会上头吧?”
“没有感觉。”
“好,太好了,终于做出来了!”
说完,鲍玉佳紧紧地抱住妻子,兴奋地跳了起来。为了保险起见,鲍玉佳又请来几个酒友品尝,大家都说不错,口感很好,酒精度数不高,也不上头。
听着大家的赞美,鲍玉佳高兴坏了,心想:这下发财了,这么棒的白酒,推向市场,还愁没人喝吗?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款白酒虽然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但是却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产品上市两个月,没有卖出去一瓶。这让他大惑不解,难道是自己推销的方式不对?
后来,他带着酒找到一家超市的采购经理,让他品尝。经理尝过后,给出了答复:“口感不错,很特别,但是我不能进货。”
“为啥?是不是价格的事?我们可以谈。”
“不是价格的事,你的酒很好,但是没有名气,很难推销出去,所以我们只能引进品牌酒。”
原来如此!没名气,别人根本不买账。看来,自己的第一步走错了,应该先打造品牌,再做产品。然而,钱已经花了,怎么办呢?
经过几天的琢磨,鲍玉佳决定借助以前做销售时积累的人脉,来推销自己的白酒。然而,他联系了十几个做酒水的朋友,要么不理他,要么直接拒绝,只有一个叫徐兵的愿意试试。
徐兵也是做酒水销售的,不过做的不大,和鲍玉佳的关系还不错。虽然答应了帮忙推销,但是徐兵说:“我先少拿点货,在饭店试试,如果能卖出去,再多拿货。”
鲍玉佳当然知道徐兵这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所以没有提出异议,给了徐兵两箱酒。可是,过了半个多月,徐兵一个电话也没打,也没有要酒的意思。
怎么办呢?总不能等着徐兵给自己打电话吧?于是,鲍玉佳给徐兵打了个电话,约他一起吃饭。酒桌上,两人天南海北地聊着,只字不提酒的事。
直到快吃完的时候,鲍玉佳才开口问:“我那酒,你放饭店试了没有?”
“试了,饭店老板说这酒口感不错,但是没有名气,不愿意推。”
“唉,我也没想到,名气这东西这么重要。要不,你给我想想办法?”
“我也没啥好办法,我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唉,做销售的,太不稳定了。”
看着唉声叹气的徐兵,鲍玉佳心生怜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担心,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你辞职吧,到我的公司来,和我一起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