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青龙军团、白虎军团以及玄武军团,也都各自派出各自的一个旅或者是一两个团,对沿线的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村镇百姓,进行清剿清理任务。
异族之人顺者昌,逆者亡。
投降归顺者,首先需要进行一番整顿,经过反复的思想教育,让他们认同汉民族文化,承认汉人的主导地位。
然后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留下来少量军队进行镇压威慑。
接着下令后面的预备役或者是后勤保障部队,派人过去接替主战军队。
并派出大量的工作人员,去继续宣传汉文化,进行洗脑。
最后,等到战线继续往前推进,这里变成安全区以后,会从定西开始朝着这里移民。
如果留下来的异族不多,可以用百姓来看管他们,以后安排他们这些异族进行修桥铺路、开荒开矿等劳役。
如果附近投降的人数太多,到时候再想其他办法,把他们分化分散,不能出现某些地方异族人数超过汉人百姓的情况。
有了汉人百姓生活在这里,这些地方才会变成真正的大炎国土。
直到他们这些异族真正的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汉人的一员,对于他们的监督管理才会结束。
至于那些有敌意,想要反抗的暴民,按照后方传过来的命令指示,就对他们进行物理毁灭,使用暴力镇压手段。
……
四大军团和三大舰队的战线在快速的向前推进。
驻扎军队的城市、关隘被一一攻破,所有的敌军基本上被消灭干净。
后面的村镇也被逐步控制,慢慢稳定。
而阿拉伯帝国的什叶派和逊尼派也放下了争斗,派出大量军队开始同心协力的抵御大炎的进攻。
拜占庭帝国的加急军情也终于到了君士坦丁堡。
在接到来自东方边境的军情,拜占庭帝国高层同样是恐慌沸腾。
他们还记得当初的波斯帝国,在大唐军队的进攻中不堪一击,很快就亡国的事实。
那时候他们就害怕大唐军队进攻他们,让他们和波斯帝国一样亡国。
好在当初的大唐皇帝突然间驾崩了。
大唐军队进攻也停止了。
这才让他们缓过一口气。
后来看到大唐确实是不再继续往前进攻,这才又和阿拉伯帝国起了间隙,开始了漫长的战争。
然后就陷入战争的泥潭,内乱爆发,斯拉夫三方联军入侵,科特尔的叛乱、招降、又一次叛乱。
如今他们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饿殍千里。
好不容易才和这些势力僵持下来,怎么东方边境突然间就被人家进攻了?
几万大军被屠杀,十几座城市不到三天时间就被人家轻松占领。
这样强大的让人害怕的军队,该怎么抵挡住他们的步伐,从而免去亡国的威胁?
拜占庭帝国高层在国家快要灭亡的压力下,商议战事也快了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啰嗦扯皮。
他们很快就意见一致。
放弃和阿拉伯帝国两国之间的战争,先联手阻挡大炎军队的兵锋。
派出使者去往北部和斯拉夫、阿尔瓦、匈奴谈判,同时派出一个公爵去找科特尔,准备再给他一次机会。
他们准备封赏科特尔为帝国侯爵,让他带人来和大炎军队相抗。
刚好,阿拉伯帝国的使者也很快就到了君士坦丁堡,带来了阿拉伯帝国同样被人家入侵,准备联合他们的消息。
他们打算把两国边境原来互相僵持厮杀的军队,派到大炎军队进攻的方向。
不但如此,同时还要在国内大量征兵,以最快的速度训练,补充到国都至东方边境的各个城市关隘。
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论是皇帝还是那些贵族官员,都已经全力以赴的想各种办法了。
……
大唐从长安派出十万大军,经过十多天的急行军,来到西北方向边境。
加上从原本驻扎在西北方向抽调的十万大军,组成二十万远征大军。
另外还有二十万民夫,负责大军西征的武器装备、粮草物资运输。
任命由李绩为大军总管,负责大军西征的所有事务。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为副将,另外还有其他将领十几人,各带着部分军队,准备分路出击。
同时,李承乾还派出十几个有想法、有能力的亲王随军。
比如李恪、李贞、李佑等七八个兄弟,以及李厥、李憡?等五六个儿子。
这些人以后大概率会在西北方向刚打下来的土地上,分封为王。
这也是李承乾不得不走的路。
因为如今大唐版图已经非常大,在这个还很落后的时代,能够守住现有的疆域领土,已经是极为勉强。
如果再加上以后会占领的大量土地,依靠着大唐的朝廷,已经不足以保证能够控制住那么广阔的疆域领土。
因此李承乾不得不分封一部分亲王们,去镇守住这些遥远的飞地。
按照孟南柯给他提出的,以后大唐和大炎,会以伏尔加河、里海、卡拉库姆沙漠、科佩特山脉、加恩山脉以及萨哈德高原这一线为边境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