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与其饿死,不如奋起一搏,自然成了燎原之势”
“白莲教是以收徒的形式扩展教徒的,眼下地位最高的是以前教主齐林的小妾王聪儿,王聪儿是一个行走江湖的艺人,估计一早就加入到了白莲教,由于该教信奉无生老母,齐林死后,众人便推举她以莲花圣母的名头继任教主”
“除了圣母,下面还设置了四大长老,由于教众分别来自襄阳、汉中、达州、宜都四地,便设置了四大长老,实际上管辖各地的教务”
“襄阳最东,便由前教主齐林的师弟姚之富担任东方长老,宜都最南,其首领张正漠为南方长老”
“达州在西,其首领王三槐为西方长老”
“汉中在北,其首领翁禄玉为北方长老”
“可以看到,管理教众的实际上就是东方长老姚之富,他还是副教主,但各地的长老都是一方雄主,并不一定会听从他的,无非是在清军在压迫下勉强汇聚在一起罢了”
“几人中,姚之富隐藏最深,不为外人了解,清军的邸报对其的描述也只是一鳞半爪,其他几人倒是颇为详细”
“白莲教众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也少不了烧杀劫掠,否则也不会沿途大量裹挟民众跟随,教徒做到高位后耽于享乐也是必然的,汉中的翁禄玉年轻气盛,身边已经有了十八个妻妾”
“达州的王三槐更是如此,据说已经有了三十六房妻妾”
“姚之富不知就里,但唯一值得称道的还是南方长老张正漠,他年纪很轻,不到二十岁,倒是军纪严明,这也是清军对他的围攻最急的原因,因为他的号召力最大”
“但就是因为这样,他的形势最为危急”
“在清军各路围剿大军中,虽然各路都有满洲八旗参与,但主力还是绿营兵,八旗兵只是起到监督的作用”
“眼下围困兴山北方长老翁禄玉的是襄阳镇总兵穆生辉,陕甘总督德保带着标营压阵,此路兵力最弱,但胜在人多,有一万五千人”
“围困巴东西方长老王三槐的是重庆镇总兵富志那,四川巡抚惠龄压阵,这两人都是旗人,军队人数不多,只有五千,但还是相当精锐”
“围困归州起义军主力,也就是圣母、东方长老所在的襄阳白莲教众的是额勒登保,朝廷新设的三省提督,手下有满蒙汉八旗兵五千,加上宜昌镇总兵曾攀柱的绿营兵五千,军力最盛”
“但这些兵马还不是最厉害的,以前,清军在击败了大小金川的土司后,收容了一些当地的土人入伍,编练了三千精锐,有一个年轻的武进士叫杨遇春者带领,时下他带着这支西川土司兵驻扎在距离归州不远的香溪口”
“香溪口向西可以攻打归州,向北可以攻打兴山,向南渡过长江有山路可通长阳,显然这里才是最为关键之处”
“由于水面上清军大为占优,故此,陆路的清军只要守好了各个关口隘道就行了,起义军由于裹挟了大量的平民百姓,又蜷缩于狭促之地,每日消耗的粮草是惊人的,估计等不到清军的总攻他们内部就会土崩瓦解,清军显然也是这样想的”
“这才为我们的筹划创造了机会,但这个机会也不会存在太长时间,眼下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梅雨季节,我估计一旦等梅雨季节过去,来到了夏秋之交,就是清军总攻的时刻了”
“但长阳那里又不同,围困他们的是湖南巡抚刘墉,此人是前军机大臣刘统勋的儿子,对清国极度忠诚,麾下又是以施南府土人为主的土司兵,十分凶悍,加上他们改土归流没有多久,急于在朝廷面前表现,进攻最急”
“加上南方长老张正漠最得人心,也没有胡乱招收信徒,而是择优而取之,手下的兵马都是以年轻力壮者为主,此人显然学过兵法,行军打仗颇有章法”
“加上他的副手聂杰人曾经当过绿营兵,更是如虎添翼,他们还在民间找了一个儿童,谎称是朱三太子的后人,建了一套像模像样的体制,自然被清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杀之而后快”
“何况他们的军纪极为严明,只抢土豪劣绅,不骚扰百姓,便聚集了一大批失去土地的流民,这些人的战斗力也颇了得”
“这样的人,估计是朝廷下了严令,刘墉以及施南副将、土人出身的武举人施南副将房德胜这才没日没夜地进攻”
“哦?”
喜欢1745龙兴欧罗巴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1745龙兴欧罗巴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