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中华帝国(上)
乞塔德最终还是重新任命扎哈台为帝国太子,原因也很简单,经过在澳洲的十年历练后,扎哈台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何况,他的几个弟弟,图雷、翁克泰、阿史那个个都是人杰,任命任何一人为新太子都必将对帝国体制形成较大的冲击。
还有,扎哈台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他也需要逐渐培植自己的势力,否则他这个太子是当不稳的。
另外,也与乞塔德准备重新规划帝国体制有关。
自从将满清压缩在云贵川三省后,他除了在伊犁短暂地待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城渡过的。
这两年,北京城焕然一新。
乞塔德安排人修建了城内的下水道系统,并在城内大力推广煤球炉子,紫禁城内自然先一步安排上了。
除此之外,工部还将城池内部、附近的河流疏浚一新,城内不仅没了以往难闻的气味,还焕发了生机。
这一日,帝国新一届大会在北京城召开了。
仅仅两年时间,帝国显然没有能力连通塔城到北京城的铁路,不过从塔城到乌鲁木齐,一直到巴里坤湖的铁路已经完成了,剩下来的也就是时间问题了,估计再过三年就能全部完成了。
在此之前,修建一条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进而到河西走廊的南线公路还是可以的,当然了,肯定只是在清廷原有的土路基础上拓宽、加固而已。
这次大会,显然有很重要的事情公布,扎哈台、翁克泰、图雷、阿史那、邓耀龙、威廉(安娜之子,葡萄牙国王)、亚历山大(贝内蒂塔之子,撒丁亲王)、邓耀夏(赵灵儿之子,中华亲王),以及渥巴锡亲王都来了。
就连几乎与他一起成长的苏文玉、沈慕华、巴雅尔、巴图、楚琥尔、帖赤那六勋贵也全数在此。
当然了,原本就一早来到这里的汉人高官庄之鹤、方孝德都在座,庄之鹤已经年过八十了,不过看得出来依旧神采奕奕。
“诸位”
六十岁的乞塔德终于显老了,久违的皱纹开始爬上了他白皙的面部,鬓角也开始花白了,不过很显然,他的声音依旧雄壮有力,当“诸位”两字回荡在内大殿里时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勤政殿显然也不会是以前的模样了,一张硕大的会议桌取代了以前空荡荡的大殿,乞塔德倒是没有作态,他依旧坐上了龙椅,不过是在上面加了一层皮沙发罢了。
“我准备将帝国的名称改一下,特鲁琴,本来是流浪、流放之意,原本自然是好的,历史上的科萨、哥萨克、哈萨克都是这么来的,但是现在情形不同了,除开中华之外的人口才三千万,而中华就有三亿!”
“我们必须将重心放在中华上了,若是还沿用以前的名称就有些不妥了,故此,从即日起我国便由特鲁琴帝国改称中华帝国,诸位有什么意见”
按照惯例,像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像苏文玉这样的老臣率先提出,然后由群臣商议后再实施的,这样的话作为皇帝本人也有一个缓冲,这样的做法历朝历代乃至后世都被奉为至理。
但乞塔德显然不想这么做,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巨大威望,一言九鼎在他这里并无打上半分折扣,若是他愿意,他随时可以增加几个勋贵世家。
果然,只见会议桌上的群臣只是嗡了一小会,便异口同声说道:“我等没有意见”
“很好”,乞塔德端直了上身,自从驾临北京城后,他自然又纳了几个年轻的妃子,都是不愿意跟着永琰去日本的后妃,他选了几个年轻美貌且没有生育的纳入后宫,并将自己的后妃全部搬到了这里。
他的后妃中最年轻的赵灵儿也快四十岁了,作为这世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皇帝,自然要趁着还没有彻底衰老享受享受。
不过,他显然多了一个心眼,新纳的妃子全部是汉人和蒙古人,满人一个也没有纳入。
当然了,若是彻底击败满清的残余势力,没准他还会纳入几个,那是后话。
连续的鱼水之欢显然影响了他的体力,虽然端直了上身,不过腰部显然有些不得劲,他只能强忍着。
“既然国名改了,那么有些事情也要改一改了”
“朕决定,原欧亚的本土部分依旧称为特鲁琴王国,由扎哈台担任国王,并兼任帝国太子”
“今后中华帝国的本土就特指中国了,若是没有别的变故,朕就长期驻扎在这里了”
群臣又是一阵嗡嗡,终于,楚琥尔站了起来。
“陛下,你看重中华我等也理解,不过何不常驻伊犁?伊犁是中都,位置也正好居中,岂不方便往来?”
“我正要说这一点”
乞塔德没有直接回答他。
“中华帝国本土的范围会将巴尔喀什湖以东,包括费尔干纳盆地全部涵盖在内,再加上内外蒙”
“特鲁琴本土有七十个整编师,这两年中华也新编了二十个整编师,这样,再从本土抽到二十个整编师到这里来,特鲁琴本土只保留五十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