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安抚道:“顾二公子说了,他自己会处理好的,让我们给他点时间。”
唐蓁神情坚定。
自从和顾思为说定,让他来提亲之后,她对他的心思,越来越坚定。
唐菀安慰道:“昨晚,我也见过顾二公子了。”
之前,她只是提了下永昌伯府。
现在,把顾思为在的事,也说了。
还提了下,顾思为怕她误会孩子是他的,还特地说明了。
“顾二公子此人,独立有思想,有大智慧,圆滑且有原则,能力非凡,他说能处理好,就一定会处理好的。”
她这么一说,大家就更高兴了。
唐蓁也是红着脸,一脸笑意。
现在,她们最敬重,也最信任唐菀,连她都夸的人,自然不会有错。
温氏:“可惜却遇到了那样刻薄的嫡母,要是换个好的嫡母,早就进入仕途,有一番成就了。”
“是啊,”唐蓁接道:“顾……二公子说,他一直没有参加会试,也是不想考取功名,让他的这位嫡母,拿他给她的嫡长子,当垫脚石。”
顾思为还向唐蓁保证,一定要让她当状元夫人。
但这话,她现在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
万一以后,顾思为考不上,他在大家面前,就没面子了。
天下优秀的读书人那么多,考状元多不容易。
她只要他尽力而为,就行了。
大家都是一震。
这,她们是不知道的。
唐蓁这才意识到,自己泄露了与顾思为单独会面,说了悄悄话的秘密,脸红地端起水喝。
长辈们哪里会在意这个,她们相信唐蓁,也相信顾思为。
即将婚配的男女,见见面也正常。
大家纷纷惋惜不平:“可惜了这孩子!”
也纷纷安慰董氏和唐蓁:“你们不用太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董氏心里也宽慰了些:“嗯,也就以后,我们蓁儿年纪大点。”
唐蓁现在已经十九了,在京中,已经是待嫁的老姑娘了。
等顾思为,起码得再过一年,有可能是两年。
那真的就年纪大了。
唐菀出声安慰:“大伯母,年纪不是问题。”
“女子成婚,最重要的,是养育子嗣。”
“可咱们女人,三十岁能生,三十二三岁,也能生。”
在22世纪,四十岁生孩子的女人,也不在少数,三十五岁之前结婚,就算早的了。
在大周,三十岁左右生孩子的女人,也不少。
“左右,蓁儿姐现在在家里,也能挣一份傍身的家业。”
“成亲早晚,不影响什么。”
大家一想,也是这个理,就放心下来。
唐菀又安抚大家:“至于陆国公府那些事,没婶婶们想的的这么严重,你们知道下就行。”
她在陆老夫人身上立了威,他们现在都知道,想要打唐家人的主意,得过她唐菀这一关。
“你们只管放心做铺子就行,银子不够了,我能给你们补上。”
她把自己收诊金,收药方钱的事,也透露给了她们。
大家知道她能赚来不少银两,也都松了一口气。
多一份支持, 就多了一份信心。
但她们想的是, 要把商铺做得更好,不能让她拿银两来填补她们。
而是她们要赚了钱,给她,和她的孩子们傍身。
在宫里的日子,可比在外面难多了。
“母亲,婶婶们,账本我看过了。”
“铺子开张的第一批粮油货物,可用这些。”
“不过菀儿觉得,可以去外地,再收购一批粮食。”
“米粮的种类,也可以增多。”
“肉、蛋、菜、各种吃食,只要能进入京城的,好保存的,都可大量采购。”
“入大寒,冰雪封路,还有一个来月。”
“只要在一个月内,能把粮食,运进京来就行。”
“成本上,年前,咱们努力做不到亏损。”
她打算让唐家的商铺,在京中帮忙度过一个半月以后的寒灾。
哪怕赚不到钱,也能赚够民心,招牌打出去,以后不愁赚不到钱。
不过这些,她不能提前跟母亲她们说。
不然,大家还会以为,她的神经出了问题。
听唐菀这么一说,大家也神情激奋,跃跃欲试。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陈氏向女儿:“之前,我们也有想过,去外地进米面吃食进京,毕竟外地的物价,要低一些。”
“菀儿觉得,哪里好?”
“商都是南北交通枢纽,也是各粮商的聚集之地,到京中,重粮运输,不到十日。”
董氏和陈纸几人相互看了看。
董氏点头:“可行,商都这些地方,物价本就比京城便宜得多。”
“若找了从东部,或者南方,来卖粮的粮商,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拿到货物。”
唐菀又说道:“母亲,婶婶们,长期的货源,需到产地去。”
“只有去产地,才能拿到最优质的米粮,价格,也可以降到最低。”
“大米,和面粉的产地,在东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