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菀又拿了一个和上次,让宋嬷嬷给她的,一样的木盒子。
“庄嬷嬷,治偏头痛的药,本宫这里还有一点。”
“你这偏头痛,本宫听宋嬷嬷说,打小就有,根治有难度。”
天生的,治不了。
“但这种药能控制。”她把药放在庄嬷嬷的手中。
“如果以后再疼,你吃上一粒就是了。”
“再有什么问题,来找本宫。”
“多谢菀妃娘娘,老奴已经很好了,真的。”
能像现在这样,娘娘就已经救了她的命。
不过再拿到药,她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唐菀又让宋嬷嬷拿了些新制出来的,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让庄嬷嬷带回去。
“温御医还要制些治肚子疼,腹泻的药,等好了,再给寿康宫里送一些。”
“冬季来了,宫里上下,容易有些不舒服,备些药好。”
“好好,老奴都带过去。”庄嬷嬷高兴地说道。
最后,唐菀又让宋嬷嬷带着庄嬷嬷,去花房里,挑些菊花。
通暖气之后,福宁宫,就置了花房。
里面还新培育了一些花,才长出嫩芽。
两三个月后,就会开花。
唐菀还教夏妍发了豆芽。
偌大的花房里,生机勃勃。
“这花房真妙,太后一定会喜欢。”庄嬷嬷直夸。
“等太后宫里有了地暖,老奴也给太后,弄这么一个花房。”
宋嬷嬷:“好,到时候,我去帮你。”
唐菀又让夏妍拿了些点心,让庄嬷嬷一并带回寿康宫。
跟过来的宫人,也都有赏赐。
庄嬷嬷带着人,高高兴兴地来,也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天已经黑下来。
宫里除了孩子们的寝殿,都亮起灯,灯火通明。
唐菀让宋嬷嬷打开太后送来的三个箱子。
三个箱子,分明是给三个孩子的。
大家都在,纷纷围了上来。
唐菀见大家好奇,就让宋嬷嬷开了箱子,让她看看。
箱子一打开,个个眼睛瞪大。
除了大半箱子的地契,还有玉,宝石,夜明珠这些。
小公主的最多。
唐菀让宋嬷嬷把地契拿出来,她一一查看。
太后给了孩子们每人千亩良田,都是京中,或者近京的。
每人几十间商铺,都在京城。
宋嬷嬷不由感叹道:“娘娘,太后真大方,给个孩子的,竟是都比您的嫁妆多。”
唐家富裕,当初唐菀出嫁时,怕她嫁入宫中,以后受苦,嫁妆给得很多。
苏嬷嬷不由接话:“那是,太后身份何等尊贵。”
唐菀面露微笑:“她也是真疼曜儿他们。”
宋嬷嬷一众听了,都很高兴,比看到这些赏赐,还高兴。
春茵盯着小公主的箱子:“奴婢瞧着,小公主的更多。”
唐菀见大家感兴趣,就拿出来,清点了。
真的比两个皇子的多。
“太后,可真是个妙人!”春茵已经喜欢上太后了。
唐菀对太后的大致品性,是知道的。
现在对她的印象,又好了些。
一般的人,看中孙子,给大皇子的,自然是要多些。
可太后,偏疼小公主一些。
“娘娘,这些……”夏妍看看箱子 又看看着唐菀,后面的话,不敢说出来。
宫里要制衣,要做奶粉,还要制药。
而且看娘娘的安排,将来是要出去做生意的,需要大量的钱财。
她想问的是,这些赏赐,能不能动。
可太后的赏赐,谁敢动用。
更何况,是赏赐给小主子们的。
这种忤逆的话,她自然不敢问出来。
但大家,都明白她要问什么。
都不由看着唐菀。
“我自有安排。”唐菀一脸轻松地说道。
然后向宋嬷嬷:“宋嬷嬷,我陪嫁的那些田产,都卖了吧。”
她早就计划要用那批良田了。
原是想着,等后面有大再动。
但现在,有了太后赏赐给孩子们的这些良田和商铺,以备后用。
地就不用留了。
“你让王平叔,带几个人,和你去荣宝典当行,找他们的掌柜。”
唐菀的三叔,喜欢收藏各类稀罕之物,是京中这些典当行中的常客和贵客。
三叔很疼她,从小就带着她了解他的那些典藏,自然也跟她说过典当行的事。
京中的典当行,荣宝典当行,是最好的。
但凡高价之物,皆是走他们那里。
一来,他们资金雄厚,再高价的东西,都能收。
再则,他们背后的经营者,势力强大,能罩着这份营生。
他们手中的顾客,上至朝中重臣,下至富商,民间奇人,都有。
他们典当行,交易方式,也很灵活。
会帮顾客转卖物件。
跟22世纪的拍卖行,业务相似。
她手中的良田,主要在京郊,全是好田地,面积大。
权贵,富商,都很愿意买这种田产,作为家业,世代传承。
找他们,不愁卖。
“宋嬷嬷,我急着卖出去,价格上,可以降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