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三月
濡须坞,
为了防范曹操来袭,
孙权听取了吕蒙,陆逊等人的建议在濡须之处建立,
因为这里是巢湖出口,地势险要,
对于江东的水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驻扎之地。
而且有了濡须坞这个地利,
江东水军在水上来去自如,
随时都能给陆地上的曹军带来麻烦。
孙权此时就在濡须坞中,
他的手上正是张裕从汉中送来的书信,
哪怕是八百里加急,
信件传到扬州,
也是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孙权看完这封信,也是随手递给了身边的人。
“公瑾怎么看?”
“可以接受吧,
毕竟汉中我们是必须要握在手中的,
那可是蜀地的屏障,
马超提出的要求也算不上过分,
就是难度有点高。
但是我相信子茂能解决。”
周瑜一向信任张裕的能力,
孙权也是非常认同。
“那我就回复让他自己处理吧,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合肥的战事啊,
一直找不到破绽,
现在攻守的形势都逆转了。”
“吴侯也不必这么说,
张辽等人确实是天下名将,
哪有这么容易让我们找到机会。
而且我们在皖城一战,击破了朱光所部,
足以振奋人心。”
“那是兴霸等人勇猛作战,
抓住了敌人的破绽。
接下来你没发现,曹军都稳妥了许多吗?”
孙权让人送来地形图,
伸手指了几处。
“这几处都已经增设了重兵,
等到曹操大军到来,
我们就要成为被进攻的那一方了。”
“攻守之势本就是如此,
如果没有大的漏洞,
这本就是相持不下的局势。”
周瑜只是摇摇头。
“就算吴侯看重我,
也不代表我能打破局势啊。”
两人谈论着局势,
突然有一名亲兵急匆匆的冲进军营。
“吴侯,都督,
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
孙权从士兵手里接过信,
打开看了一眼,有些苦恼,
然后递给了周瑜。
周瑜看完,也是有些感叹。
“吴侯,
这就是我所说的,胜负难料。
我们破了皖城,
曹操也破了我们先锋公孙阳,
这就是一来一回啊。”
“看起来是要相持不下了。”
孙权苦笑一声。
“我本想着在合肥大展拳脚,现在看来也是没什么机会了啊。”
“现在相持,也是好事,
足以让巴蜀做好收尾,
让曹操无力四顾,
等到汉中也归结到我们的掌控之中,
就可以进行新一轮的进军计划了。
濡须口,南郡,汉中,
三路伐曹!”
“公瑾说的我很心动,
只是这种盛况,
不知道何时才能成真啊。”
濡须口里孙权感叹不已,
击破了江东前部先锋的张辽也是已经收兵回营,
和他一起回去的还有公孙阳的尸体。
“恭喜将军。”
此时的扬州刺史温恢也来到了前线劳军,
在刘馥病逝之后,他就是继任之人
看到张辽大破敌军,
也是由衷赞叹。
“一个小小前部督,
没什么值得庆贺的。”
公孙阳只不过是小鱼小虾,
张辽的本意还是想抓个更大的东西,
可惜没让他遇到。
“将军不必谦虚,
丞相大军马上就能到达,
到时候攻守易位,
我们也要反击了。”
“反击,有点难啊。”
张辽摇摇头。
“濡须口那个位置太过刁钻,
如果不把那里攻下,
只能是长时间的拉锯。
丞相的大军也不可能长久驻扎在这里,
到最后吃亏的终究是我们。”
“我们的军队疲惫,
孙权的军队也是一样。
更何况他们刚得到巴蜀的土地,
也不敢全力进攻,
倒也不必过于担心。
我们只需要固守合肥就好,
不必担忧。”
温恢倒是不担心。
“既然将军这里没有问题,
那我也就先告退了,
丞相将这里拜托给将军,果然是没有问题。”
张辽送走了温恢,
然后摇头苦笑了起来,
其实问题还是有的,
毕竟和他一起驻扎合肥的是乐进和李典,
这两个人和他关系都不太好。
其实这种矛盾也不意外,
说白了也就是曹操的元老武将,和降将之间的矛盾罢了,
李典和乐进是曹操起兵就跟着混的人,
而他张辽不过一介降将,
现在却可以指挥二人,
心里有所不满,也是理所应当。
张辽对于人际关系能不能搞好也无所谓了,
只是害怕耽误正事,
等到有机会了,
一定要把这个事情上报丞相,好好的解决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