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郡县都是心向魏王,郡守更是和夏侯将军有旧识。若不是郡内声音不一,再加上现在不是好的时机,不然早就能够掌控。”
“那现在不正是机会。张裕要动汉阳,我们就让他动,而德容去联系安定的人脉,看能否趁机整合。”
曹真的脑子转的很快。
“胡遵带话给马遵,让他务必和张裕拖沓一番。就说我们不会坐视张裕入寇汉阳,请他防备袭击。我们随时派兵支援,我也会写上一份亲笔信,盖上我的大印,让他安心。”
“这么处理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我们想掰扯清楚安定,可能比张裕对汉阳动手还麻烦。”
“何出此言,你不是大多数都是心向魏王吗?”
“大族豪商自然如此,至于其他人……”
张既摇头。
“夏侯将军虎步关右的名声可不是说出来的……”
曹真:“原来是这样,那确实没办法,徐徐图之吧。我只是觉得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不然等张裕积蓄好了势力,我们连还手的机会就都没有了。”
说完,曹真就猛的拍了一下桌案。
“都给我闭嘴!”
等到底下争论的人都安静下来,他才开始发布命令,都给我各司其职。
胡遵去上邽跟马遵见面,双遵会;郭淮回去陈仓,检查防务,以防对面声东击西;孙礼、王双二将带轻骑三百打探一下安定周边的情况;张既协调粮草军械,如果有不足的,立刻汇报,曹真会伸手找曹丕要。
吩咐完所有事,众人也对曹真的雷厉风行准确的有了一个认知,这位新上任的一把手,也不是好相与的,而且还是个宗室,难搞啊。
而在这场事件中心的另一个人关键人物马遵,也开始做准备前往上邽和关中的来人见面。
“其实不必您亲自前去,我可以代劳。”
尹赏觉得马遵自己去有些示好之意,所以旁敲侧击的劝告一番。
“我就是要低声下气,不然人家怎么会来插一脚?”
马遵一下子就听出来言外之意。
“现在汉阳郡的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我们都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原因。所以我对汉中的嗯有求必应,他要姜维,我就给姜维,满足他们的要求。那么对于关中这边,我也要百依百顺啊。”
“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下注,投入一方……”
“还没到时候。”
马遵摇头。“现在不管投到那一边,你觉得我这郡守的职位还能留得住吗。我不是说恋栈不去,但是如果归顺了却只是做个小官,那岂不是脑子中了风,光做糊涂功。
“您心里有数就好。”
“别想太多,你替我看好冀县就行了。外围的探子早就散开了,一有风吹草动都能发现。想要突然袭击是没那么容易的。”
马遵还是很信任自己这个下属的。
“至于姜维那边,你也多留心,如果他真的投向张裕,就提前把他的老母控制起来,以防不测。”
“这……”
“你纠结什么,难道就这么肯定姜维会倒向汉中?”
马遵拍了拍尹赏。
“我确实不喜欢他,可我也没有对不起他。所以我说了,只是预防不测。”
“是。”
见尹赏答应,马遵这才离开。尹赏在马遵离开后,也是焦急的踱步,心里天人交战, 到底该不该跟姜维告知此事。
而当事人姜维还没有好好休息一天,就被张裕抓壮丁,一行人从汉中来到了武都。
武都作为五斗米道的聚集地,羌氐的聚集区,姜维进入以后感觉这里的空气都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他见到了一脸慈祥的五斗米祖师爷张鲁,张鲁年纪大了,但是一脸看穿世事的模样,还真是有那么几分仙风道骨。
张裕看姜维一脸被糊弄的模样,心里好笑,但也不说破。张鲁这么多年在这里潜心发展五斗米,也确实整个人变化很大,倒也不全是神棍心思,对于道家典籍也已经有了可以开坛讲解的高水平。
“看来张天师的教化已经不局限于汉人了。”
五斗米教徒里已经有了不少羌氐之人,不得不让张裕佩服传教的威力。
“这不正是您希望看到的吗,老道只能说幸不辱命。”
张鲁在前面和张裕聊着,姜维和诸葛亮就在后面跟着,最终忍不住开口。
“张府君就这么任凭五斗米在这里传教,他就不怕……”
诸葛亮:“怕什么,怕天下大吉吗。你可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
他伸手指向这些教众。
“你说他们为什么要去入道?”
姜维想了想:“因为有所求?”
诸葛亮点头:“百姓们无非就是想吃饱穿暖,有地耕种。如果天天都有所忙碌,谁会有时间投入这些呢。”
这话有道理,但是很矛盾,武都这里感觉人人都是道中子弟啊。
诸葛亮:“五斗米道终究是有不同的,所以府君才没有赶尽杀绝。比如他们每年都会组建义舍,在里面摆放米肉,供人食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