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须儿确实真性情,你那两个兄弟俱不如你。”
曹彰鼻酸也只是一刹那,很快就调整过来。
“我们都敬爱父亲,没有什么可比较的。”
“看来在外打磨,确实是有效果。连说话都好听许多。”
曹操让曹彰坐下。“你在幽州的表现,我都听仲德说了。我很满意,只是为将之人不可杀戮过重,这一点你需要注意。恩威并施,而不是学白起项羽那般。”
“谨遵教诲。”
曹操也没再多说教,父子天伦,说太多就煞风景。
接下来曹操就问了一下曹彰都边境之事的看法,对于周边异族如何处置。曹彰虽然杀心过重,但是对于处理边患还是有自己的理解,洋洋洒洒说了许多。曹操只是静静的听着,没有发表看法。等到曹彰把自己的墨水都倒干净了,才一脸期待的看着曹操。
“你曾经说要效仿卫青,霍去病。现在来看,你可以稍微追上他们一点了。”
曹操拍拍曹彰的肩膀。
“我会让你总督幽燕一代的兵事,经略辽东。做出卫霍的事迹吧。”
“孩儿定不辱使命。”
受到父亲的认可,比什么都好,曹彰激动不已,却还是有些忧心。
以后的事情……
“不要想那么多。孤的安排,不容置疑。”
曹操看向曹彰。“生在孤的门下,辛苦你了。”
曹彰沉默半晌,单膝跪地谢恩,父子两饮宴,曹彰大醉,被人送回。
几日后,曹丕也到达了邺城,只不过他想要拜访曹操,直接被曹操拒绝,让他先候着。曹丕有点尴尬,但是也不敢有怨言,只能耐心等着。曹彰这几日倒是屡次进入魏王府中拜见,曹丕也沉得住气,没有去拜托曹彰询问。这日子晃悠着,曹植也到达了邺城,他请求拜见,曹操直接同意。一时之间,邺城风言风语,各种流言甚嚣尘上。
曹植对此是没有自觉的,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愿意多想这方面的事情。他已经没有那个追求了,又何必操心许多。
“子建在凉州叫苦不迭?”
“事务繁忙,孩儿真不是那块材料。也正是因为待的时间长,孩儿才知道治政之辛苦,明白父亲和各位能吏的操劳。”
曹植拱手。“孩儿能斗酒赋诗,都是依赖父亲。”
“哼,你能明白这些自然是好的。但是仅仅只是这些吗?”
“嗯……还需要注意蜀中的张裕,他一直想进犯中原,不得不防。”
曹操语塞,他一时之间也搞不清楚自己这个儿子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孤为何招你前来?”
“想必是共享天伦之乐。”
“装糊涂。”
曹操这才笑出声,心中的担心也少了几分。
“你什么都没做,只有杨德祖在那里着急跳脚。”
“儿臣不敢做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曹植看着曹操,表情很认真。“孩儿其实挺喜欢以前饮酒并醉的日子,哪怕是喝的过头,父亲也没有怪罪。”
“你还有脸说?”
曹操好气又好笑。“不觉得是你自己不争气吗?黄须儿要做卫霍,到你这你要做什么?做杨子云和司马长卿?(杨雄,司马相如。)”
“儿臣不敢、杨子云口吃,司马长卿当垆卖酒;孩儿可不愿意。”
“你还贫上了。”
曹操哼了一声,最后郑重的看着自己这个以后“才高八斗”的儿子。
“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孩儿知道,孩儿退避三舍。”曹植很是洒脱。“而且儿臣和张子茂私交很好,不能遂了他的意愿啊。”
“他那些小伎俩在孤这里有什么用。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孤会安排好一切。”
“儿臣拜谢。”
曹操甩手打发走曹植,怅然若失,像是松了一口气,但又有一股伤感。
离开府邸的曹植,出门就见到了一直在等待的杨修,杨修也没问什么,只是请曹植上车。
“德祖心有不忿?”
“岂敢。”
杨修摇头。
“公子知道我曾经送过丕公子一把宝剑吧,我现在改换门庭也能过得很好的。”
“我也没拦着德祖啊。”
“……我明天就辞官还乡,省的被公子气死。”
“我还没死,你就不许死。”
曹植拍了拍杨修的肩膀。“说不定我们会一起到那个犄角旮旯养老呢。”
“公子,我是弘农杨氏,锦衣玉食,我可不会陪你去。”
杨修骂骂咧咧,两人说笑着离开了。
这一切的情形都被探子告知了曹丕,曹丕捏着拳头,面无表情。
“公子无须多心,见到魏王,一切自有见教。”
司马懿开口劝慰,曹丕只是摇头。
“我担心的哪里是兄弟,担心的是我的父亲。他既然最后见我,想必自然是有见教。想到这里,我就有些……害怕。”
他真的害怕,想的越多,怕的就越深沉。明明是父亲,感觉却是天敌。
提及家族内部事务,司马懿自然低头闭嘴,让曹丕自己一个人在心里胡思乱想。只不过司马懿也是为曹丕捏了把汗,谁能知道魏王在想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