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骨干心中很快就有了决定,立刻起身表忠心道:“属下愿跟随帮主的脚步,誓死追随江公子。”
有了人带了头,其余骨干纷纷表态。
但凡多犹豫一刻,都是对凌涛手里那柄长剑的不尊重。
江鸠颔首道:“很好,传本帮主令,收集大量火油,明晚子时之前,你们几个亲自带人过去,本帮主要看到城西、城东至少起火三十处。”
如此一来便能让京城大乱,吸引禁卫军的注意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打开城门。
蚍蜉帮众得知要收集火油烧铺子时,七嘴八舌争着说要烧哪一家铺子。
“他娘的,城西关家少爷为富不仁,仗着钱多抢走了与我青梅竹马的梅儿,我要报仇,烧关家铺子。”
“施家压榨佃户,对待下人如猪狗,我要烧他家铺子。”
“林家仗着勋贵撑腰,欺男霸女嚣张跋扈,我要烧他家铺子。”
“还有城东那边......”
哪家富绅高强的家里人没做过坏事?
更何况蚍蜉帮众都是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多少都有些仇富心理。
他们丝毫不关心为什么要去烧铺子,只想着借此机会狠狠出一口心中恶气。
京城内,城西、城东是权贵富户们的聚集地,但更多的是底层的百姓。
在江鸠的刻意之下,三言两语就挑起了贫富之间的“阶级斗争”。
让帮众上战场杀敌或许不行,可要是让他们搞破坏,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
皇宫。
太极殿。
近来圣上的脾气越发的暴躁,自打将那位死谏的官员打入死牢后,文官们每次上朝都在提心吊胆。
武将们则恰恰相反。
自北衙六军镇压乱民之后,就有武将不断向圣上请战。
特别是在江景辰攻下广和县,派兵大肆劫掠物资时,武将们请战之心达到了巅峰。
“臣请战......”
今日一如既往,刚上朝便有武将请战。
在他们看来,被北衙六军一击即溃的二十万灾民根本不足为惧。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那十五万从陇右道出来的边军。
但他们是武将,心中迫切希望立下战功,自然不会因此怯战。
古来以少胜多的战役多不胜举,武将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前人能做到的事情,后人也一定可以做到。
圣上也想打,可京城内就只有十万禁军,不可能全部派出去作战。
本来还想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等到各路勤王大军前来,再下令前去收拾那些叛军。
但随着叛军连续多日在京畿道抢掠,将朝廷颜面踩在地上摩擦,圣上终于忍不住了!
“朕欲出兵镇压叛军,众爱卿有何良策?”
圣上的话音刚落。
武将们顿时兴奋起来。
嘴快的武将抢先开口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当兵分三路,前军诱敌,中军奇袭,后军合围之计,届时定可大破叛军。”
一旁的武将紧跟着道:“微臣以为当兵分两路,一路以精锐重骑冲击叛军中枢,主军分隔战场清剿。”
另一名武将也道:“微臣赞同兵分两路,但却不认同冲击中枢,微臣以为,当以轻骑之便,结合熟知地形的优势,实施双重包抄战术。”
文官中立刻有人出来反对道:“启奏陛下,敌众我寡不宜主动出城,微臣以为当守好城门,待各路勤王大军来援,届时再出战不晚。”
文官纷纷站出来支持,主张眼下局势当以守城为主。
有武将嗤笑道:“叛军都打到京城了,你们还主张龟缩城中不敢出城迎战,如此置朝廷威严于何地?置天子颜面于何地?”
普通人尚且要脸面,更何况是天子?
圣上被这一句话激起了怒气,当即喝声道:“朕是问你们有何良策,而不是问你们应战否,耳朵都聋了,听不清话吗?”
文官们陷入沉默当中。
二十万乱民,十五万边军,怎么打?
天子颜面不容侵犯,可明知赢面不大的情况下还要打?
那就打吧!
反正上战场的不是文官。
有人心中不禁腹诽道:拢共就十万人,非得送出去一批,你是有多想让禁卫军去死啊!
所有人都不认为江景辰有攻破京城的能力,因此在劝谏无果之后便不再坚持。
在一众武将兴奋的请战声中,圣上亦是觉得热血上涌。
守城的北衙六军不能调动,左右监门卫戍守宫门也不能调动,左右金吾卫有着巡城之责也不能调动。
左右千牛卫肩上担着保护天子的重担,那就更不能动了!
圣上细细一想,忽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能调动的兵马只有左右骁武、左右卫威、左右领军可以调动。
六卫人马总共也就三万多,不到四万人。
这仗还能打吗?
关键时刻,圣上逐渐冷静下来,热血退去之后,以极大的毅力将胸中那团时刻燃烧的怒火压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