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七年腊月二十三,有南宋使节,参知政事秦桧,舟泊于扬子江,通体玄漆,雕龙于舷。
桧乘之宴游,笙箫沸浪,伎乐遏云。忽阴风自海门起,青磷满空,有巨鼋负碑浮出,篆文隐现"莫须有"三字。
桧大怖,命返棹。
是夜月赤如血,舟行至甘露寺外,江波陡立丈余,似素车白马奔来。桧冠堕衣裂,抱金印蜷缩舱中。
舟底骤裂,铁锚自跃入水,拽舟如拽纸鸢。万千银鳞跃出,攒射如雨。
及旦,渔人见残桅露于赭山湾,群鸦衔腐肉飞鸣,其声若笑。
(内容来自deepseek,然后修改,人工智能感觉真快能自己写小说了~)
嗯,以上描述是赵楷收到的消息。
实际上秦桧怎么死的并不是很重要,神神鬼鬼的赵楷是不信的,只是重要的是秦桧死了。
作为南宋朝廷真正意义上的顶梁柱,周全四方,缝合文武,扶着这风雨飘摇小朝廷一路往前走的秦桧,就这么没了。
雪上加霜,都不足以形容如今南宋朝廷难受的局面。
“诏李纲回来!”
这是赵楷在接收了自己的知己、国之股肱重臣、忠臣没了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
··· ···
韩世忠没有问为什么要弄死秦桧,韩世忠当然不觉得阮小二跟秦桧有什么仇怨,这应该是许军师或者就是陛下授意做的。
所以这事就得做,做官面上不方便做得事情。
作为两国都闻名的人物,秦桧是真的着名,当年在齐国建国观礼的时候,失声痛哭,被称为文人风骨,忠臣典范,不畏强权的标杆。
这么多年,官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好,这样一位人物,韩世忠曾经以为,陛下是起了爱才之心的。
谁知道暗戳戳加密信件传到燕京,只说了一句:装神弄鬼的时候,用“莫须有”三个字~
完全想不明白。
不过当将军的,想明白就按照想明白的做,想不明白,就按照想不明白的做,只是弄死一个看上去像好人的人罢了~
南宋朝廷刺杀陛下那么多次,弄死他一个大臣怎么了?
韩世忠做事情,还是很靠谱的,弄的神不知鬼不觉的,秦桧就死在了送年礼返程的船上。
当然,就是知觉了也没多大关系,上次路过俺觉着他看不起俺,起意弄死他不是很说得过去?
俺一介武夫,管你名声好不好的?
··· ···
泰和八年,就这么来了,悄无声息。
南宋朝廷依然混乱,甚至在秦桧死后,更乱了一些,毕竟这人是好是坏的不说,是真的有本事的。
而齐国治下,依然天下太平,虽然今年冬天的雪厚了些,但是对春耕的影响并不大,齐国百姓也有足够的积蓄和底蕴,应对寒冷的冬天。
当然金国就惨的多了,一边面对岳飞领着的大军扫荡,又遇到白灾,堪称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典型,打不过除了加入之外,就只能走了。
金国大部分走了,蒙兀族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
只是齐国是来征服的,他们自然要有臣服的样子,主动投降,给一些优待,但是也只是一些罢了。
牧场划分,军队编制这些大的方面,自然是以齐国的意见为主,哪怕这些条件有些严苛。
嗯,在见识过燕云骑的精锐之后,蒙兀族东西两部的首领,都很尊重岳飞的指导意见。
双方都在试探,在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就挺容易达成共识得。
齐国也不是只打大棒不给胡萝卜的人,从今年起,草原开始筑城,也开始尝试种植些耐寒耐旱的谷物,以此方便牧民,而且学堂免费教授读书识字,学习儒家精义···
且不提蒙古草原上的故事,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部队短时间内也不适合大规模的调防,这地方毕竟和其他纳入统治的区域不一样,蒙兀族依然是保留着自己的军队的,而且金国只是走了,但是也不彻底,在这片草原上,依然有金国游骑存在。
咱们说说其他的正事。
泰和八年四月,杜壆率大军破成都,平定蜀中,俘虏南宋太上皇赵佶并一众文武宗室
过程吗···
杜壆领兵打过去了,城中守军迎战了。
守军战败了,赵佶投降了~
嗯,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
不然呢?
还想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或者绝境翻盘的操作吗?
别想了,这些都没有,战局一面倒的,波澜不惊。
伤了元气被安道全说活不过三十岁的厉天润,带着张奎和郑怀,押送着王烨老丈人,小舅子,小姨子等一群人北上,迎接他们未知的命运。
而杜老大,估计要很长一段时间都要留在蜀中了。
没办法,山贼土匪太多,齐国想实现有效统治,麻烦有点大,两年能清理完蜀中,都算杜老大能力强。
穷乡僻壤,深山老林里面,尽是些朝廷管不着的地方强人,这跟齐国治理下的其他地方,差别太大,必须武力理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