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黯淡,满天星辰露了个头,周景玉坐在木板上,伸手擦了把额头的汗,小女仆送来一杯淡盐水,一脸忧愁地对周景玉说:“大人,没有果子了。”
这些天周围的农人们会担来野果卖,都是本地常见的果子,周景玉她们便将这些果子去皮撒糖腌制,虽说味道仍旧有些酸,但对她们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享受。
周景玉在倭国待了大半年,随着后来被送来的同伴一块探查银矿。
虽说他们知道大概的位置,可这个大概的位置范围太广,只能一边走一边查。
由于是在内陆,补给经常跟不上,每到这个时候,便只能去附近的城镇,从当地人那里买粮食和日用品,不过倭国的贫瘠导致他们拿着钱也未必能买什么东西。
小女仆如今已经不再叫周景玉主人,而是称呼她为大人,这已经是小女仆的退步了,让她直呼周景玉的名字,恐怕她会死给周景玉看,日子久了,周景玉也已经不再在意。
静子年纪小,如今汉话已经学的有模有样了,可能是因为身边几乎没有本国人,她说倭国话没人能听懂,只能说汉话,这样一来,除了还有些口音以外,日常说话静子已经能应付自如。
“罐头也没有了……”静子撇撇嘴,“羊大人吃得最多!”
肉罐头是好东西,静子每次都不敢多吃,还要和别的“大人”抢,只不过她抢来的大多被都被她放到了周景玉碗里,要不是周景玉每次都夹回给她,恐怕静子能一点肉都不吃。
周景玉安慰道:“下次我们去港口的时候多买一些。”
静子叹气。
“好了,坐着吧。”周景玉给静子递了一块糖,这是她身上最后一块糖了,“等找到了矿,我就要回去了。”
静子紧张道:“回大国去吗?!”
周景玉摇头:“去平安京。”
“平安京?!”静子有些激动,她虽然也是城镇里的孩子,而非乡野村姑,但平安京显然是和老家截然不同的地方,那里有皇宫,有天皇,是整个倭国最繁华的地方,拥有她想都想不到的各种好东西,她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周景玉,“大人——”
“回带着你的。”周景玉笑道,“你现在的汉话已经可用了,平安京的倭国话你听得懂么?”
静子能听懂汉话,却未必能听懂不同地区的倭国话。
“能!”静子用力点头,“一定能!”
“那就好。”周景玉站起来,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尘泥土,走向一旁的民居。
他们虽然在找矿,但也并非是风餐露宿,这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村庄,在这样的内陆里,许多村长并不和外界接触,他们只需要出一点细盐和糖就能在这里住上好几天,甚至还能雇佣村庄里的女人来给他们做饭。
出来这么久,她们也习惯吃不好住不好了,因此也不在意村庄里的女人做饭好不好吃。
静子走在后面,周景玉则提着煤油灯。
村庄里的人这时都要睡了,不过因为她们的到来,这个时候村庄里的女人们还在给她们做饭,男人们则是烧水,让她们能在睡前擦洗一下身体。
整个村庄都在为他们忙活,只因为一小袋盐和糖。
周景玉一开始还会觉得有些愧疚,这点东西在阮地别说让人给她们做饭烧水了,就是馒头,恐怕也换不了几个。
但在出发之前,所有人都做好了约定,就算要给当地人什么,那也是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当他们待在村庄里的时候,决不能把值钱的东西掏出来,并且他们必须挤在一个屋子里,夜里还要人守夜。
因为这个约定,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刚回到村庄,周景玉就看到女人们就在火光在室外做饭,她们做饭的风格很豪放,在陶锅里放进水和一堆无毒的食材,这些食材大多是他们自己种的粮食和储存的野菜或蔬菜,等快熟了就放一把盐,再放两勺周景玉她们带来的豆酱。
每次周景玉吃完了饭,这些村民会就着剩下的汤汁,再放一些野菜,倒进米和米糠,煮熟后就是村民们的饭。
静子说他们很为这样的饭高兴。
“豆酱好吃。”静子去拿出自己和周景玉的碗,赤脚跑在地上,她很珍惜自己的鞋,平时大多数时候都不舍得穿,她看向那些正在做饭的女人,对周景玉说,“他们平时做饭,经常连盐都没有,有豆酱和盐的汤,随便加什么菜都好吃,他们还悄悄跟我说,想换一些豆酱呢。”
周景玉奇道:“他们怎么不来找我?”
静子:“他们害怕。”
周景玉:“怕我?”
静子摇头:“怕我们所有人,我最小,所以他们没那么怕,不过他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换,所以准备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求你们留一些豆酱给他们。”
“到时候再说吧。”周景玉接过静子递过来的碗,走到陶锅旁边等着吃饭。
给她们做的饭里不会放米糠,只有米,量也不多,不过周景玉并不嫌弃,她们还有干饼,把干饼撕碎了泡进汤里也能吃饱,有豆酱和盐,虽然咸了点,但她们每日都在行走,正好可以补充体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