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这个词出现应该是在清五帝时期。
最初只是定义为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以及相配套的各种文具,主要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等……
不过到了现代,文玩的意义又给扩大了。
杂项也被加入到文玩的范畴之中,像是玉、竹、木、牙、铜、石、漆、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材质制作出来的小物件。
东江临近安西古都,文玩古玩之风虽然没有安西那么源远流长,但也是氛围浓厚,天刚一大亮,摊贩就已经一个布兜子裹住自己的全身家当出摊了。
文玩贩子都是不吆喝的,一块红布一铺就是一个摊子,而卖的东西可就厉害了。
细心点的话从民国到夏商西周,中华上下五千年你都能找齐。
除了街边已经混得好的开成了什么什么轩什么什么阁的这种实体店以外,大部分的摊位是不固定的,这也是行业内的潜规则,这也是经常有人头一天在街道口买一块古玉打了眼第二天找过去发现换成了一个卖手串的贩子一样。
而今天就有一个新的摊贩摆摊吸引了不少同行和的注意,主要原因也没有别的,实在是这个新贩子有点过于扎眼了。
寻常的摊贩虽然玩的花但也多是文玩摆件,而这个穿着一身西服敞着怀,留着一头长发看上去不伦不类的年轻人面前的摊子上却是清一色的菜刀!
虽然说这些个菜刀看上去也都算是老物件了,属于几十年前的款式,每一把都是手打的大小不同,但是他娘的也就是菜刀而已,这玩意要说出现也应该出现在五金店里,出现在石球街算是个什么玩意!
不少的摊贩都下意识的离那个精神病的摊子远了一些。
面对着周边摊贩的排挤,阴昭也懒得理会,赊刀人古来都是亲身走街串巷的推销寻找有缘人的,而阴昭本身性格使然有些懒得说话,于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份额”,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方式,通过摆摊的方式把菜刀“卖”出去。
主要也是昨日收到了王家那把刀使然,从刀上回馈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能量让他的修为跳跃式的晋升了不少,阴昭也就动了这方面的心思,毕竟不能光等着啃老,赊刀人本身也要赊刀才是正道。
然而阴昭似乎是有些想多了,足足大半天的时间,从太阳升起到天边已经开始泛黄,并没有一个人上前来买刀,即使偶尔有一些闲着逛街的人驻足到他的摊子前,看到他那一幅诡异的打扮和全是闪着寒光菜刀的摊子也是不敢上前。
喜欢赊刀人传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赊刀人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