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将领们的群情汹涌,燕王朱棣也陷入了沉思,坚守三郡并非长久之计,拼消耗自己怎么也耗不过拥有广大江南富庶地区的建文帝,所以这也是他和姚广孝深思述略之后的决定,在看到宋晟的书信之后,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可毕竟燕军兵少,面对不断围追堵截的南军,这样的拼消耗确实过于冒险,可冒险毕竟还有赢的机会,而退回燕云,看似暂时安全,但最终却只有死路一条啊,况且,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一旦北返,再要挥军南下,估计就很难了。
终于,燕王朱棣点点头道:“你们真的想撤军北还么?自古军事有进无退,我们距离南京已不到五百里,此时折返将前功尽弃啊。你们再好好想一 想,议一议。”将领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表示这一路败多胜少,这么打下去,迟早把老本耗光,有的则表示,此时南军势大,又有徐辉祖坐镇,北还只是暂避锋芒。
只有大将朱能和高阳郡王朱高煦等少数人在据理力争,说此战若能歼灭这一支朝廷大军,将彻底打乱朝廷的防御部署,只要举措得当,便可直扑南京,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争吵不休,但毕竟是想要北还的人占了多数。
燕王朱棣看他们争了一段时间,终于拍拍桌子道:“既然争不出结果,那就这样吧,想要渡河北还的人站到左边,不愿北还想要继续南下的站到右边。”燕军众将领在议论中纷纷挪动脚步,待得所有人站定,朱棣一看,大部分人都站在左边,只有朱能,朱高煦等四五个人站在右边。
朱棣立刻勃然大怒,将桌案上的摆设全都扔到了地上,大声怒吼道:“好好好,那你们都回去吧,你们可知道,此时一旦北还,就再无南下的机会了!一场败仗就把你们的魂都吓没了?谁想回去谁就自己回去,反正本王是不会回去的。”
大将朱能也朗声说道:“诸位同袍,你们可知这里是何地?这里便是楚汉相争最后的决战之地,那困死霸王项羽的该下就近在咫尺,诸位可知,楚汉相争中,汉高祖刘邦十战九不胜,可最终却一战而胜据有天下,况且现在敌人缺粮,徐辉祖带来的粮食有限,只要我们能再度切断他们的粮道,就可以困死敌人,现在战局是于我方有利的,诸位切不可萌生退意啊!”
高阳郡王朱高煦也大声说道:“切断敌人粮道的事就交给我了,我能断他们一次,就能断他们两次三次,只要让敌军彻底断粮,我看他们还怎么打仗。”想要北返的将领们面面相觑,终于一起行军礼道:“我等愿意追随王爷继续南下,再不提北返之事。”
朱棣高兴的点点头,恰在此时,有探子跑进帅帐,高声报道:“报,启禀燕王殿下,据秘谍传来消息,昨日朝廷闻说获了大胜,已派加急快马持圣旨来招徐辉祖回南京主持防务。”众将一听,无不欣喜,燕王更是哈哈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本王这大舅哥一走,敌军之中便再无对手!”众将领纷纷出言恭贺,燕军军心再度大振。
而此时的南军帅帐中,何福,平安、陈晖等人正在苦苦相劝:“魏国公不能走啊,如今燕军新败,正是将其围歼的大好时机,有魏国公在,此战才有大胜可能,若是魏国公一走,我等如何与燕王周旋?”平安更是大吼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魏国公就算要走,也等打完这一仗再走啊!”
徐辉祖无奈的摇摇头道:“你们也都听到了,陛下的圣旨,是接旨后即刻动身,我只要多耽误一日,都是抗旨不遵的欺君之罪啊!”总兵何福一拳砸在桌子上:“这究竟是谁进的谗言,魏国公明明就是最好的统帅,却就是不用。”
陈晖也说到:“就是,魏国公就等打完仗再走吧,到时候有了大功在手,也不惧什么谗言了。”徐辉祖却长叹一声说道:“罢了,我不是那岳武穆,也无需陛下再下那十二道金牌追我回去,我徐家本就功高震主备受猜忌,此时还是不要再惹麻烦了。”
一众南军将领无不义愤填膺愤愤不平,马溥也高叫道:“这燕王说是要清君侧,我看这朝廷里确实是奸臣当道,魏国公这样忠心耿耿的贤才反而受尽猜忌,这仗还怎么打?反正燕王要杀的是那帮奸臣,我看我们不如让开路,就让燕王去杀好了。”
作为主将的何福连忙呵斥道:“你胡说什么?这话要是传上去了可是大罪。”马溥不服气的大叫道:“这命都快没了,还怕什么罪不罪,魏国公刚刚大胜一场就被陷害了,这怎么能叫众将心服!”众人一时都沉默了,其实大明军人不怕输,不怕死,就怕这种不明不白的冤枉啊!
徐辉祖起身笑笑道:“多谢诸位,可圣旨已下,我不得不走,不过诸位也无需为我担心,陛下不是宋高宗,这南京城里也没有风波亭等着我去杀头。”徐辉祖说完,便举步离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可是还在辕门外等着他一起回南京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