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崇德,作为曾经的天皇,他也曾巡游各地,也来过四国,但那已是多年前的往事。那时的四国,尤其是赞岐国,人口虽不及平安京,但也算不上稀少,随处可见人烟。
然而现在,竟然连个鬼影都见不到,路边长满了荒草。他被流放到这种地方,今后的日子该如何度过?崇德心中万分焦虑。然而他看到身为大宋八皇子的东海却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实在不解。
到了这种荒凉之地,为何这位皇子还如此高兴?他并不知道,东海的兴趣正是探索灵异事件,而这种事件在荒郊野外更容易出现。在繁华闹市,出现的概率就小得多。何况这是父皇推荐的,自然不会有错,因此东海兴致盎然。
终于,他们来到赞岐国这处流放庄园。这里位于山坳之中,庄园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实际上是日本皇室用来软禁犯罪皇室成员的地点。其修建基本按照监狱标准配置,高墙深院之内,并无皇室奢华陈设,而是极为简陋,甚至不如普通平民。
当崇德见到简陋的屋子和粗糙的饭菜后,几乎要哭出来。
东海当然不会在此用餐,他的护卫队已在附近安扎军营,他住在军营中。
身为皇子,他的饮食有着严格的标准,自然不会随意食用他人的饭菜。东海见崇德哭丧着脸,又看到他的饭菜确实过于简陋,心中不忍,便对押解的军官将领说道:“要不我给他送些吃的来吧,这也太简陋了。”
将领赶紧跪地磕头,说道:“王爷若要送吃的,小人自然不敢阻拦,但按规矩,流放之人不得接受外界食物,还请王爷不要为难小人。”
东海叹了口气,明白对方所言非虚。于是他对崇德说道:“我无法帮你了,他们不允许送食物,你只能自己适应。不过我每天会来陪你,咱们聊聊天,下下棋,说说话。你虽不能离开这里,但有我这个弟弟陪伴,日子会好过些。”
崇德感激不已,连连点头。
第二天,东海再来见崇德,见他在桌上奋笔疾书,连自己进来也未停笔,只是歉意地说道:“王爷请稍等,我需将这一页写完,再来陪您说话。”
东海有些好奇,便走到他身前观看。由于大和国的皇室和贵族皆精通汉语,平时书写也用汉文,而此时片假文刚出现,东海完全能看懂他所写的内容,不禁惊讶,原来他写的是一部佛经,当下笑着问道:“怎么,你打算出家为僧吗?”
“若有此机会,我倒愿意,只是我的弟弟,他不会让我在寺庙度过余生,他会将我囚禁于此。如今我只能向他低头,表示愿皈依佛门,希望他能看在兄弟情分上放过我,不至于让我在这鬼地方老死。”
东海叹了口气,说道:“事情至此,实未料及,希望四哥能放过你,让你出家,还你自由。”
崇德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忽然起身跪地,对东海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担心我的请求无效,他不会理睬。若五弟能帮我写封信给老四,替我说情,我觉得他定会给你面子,让我去寺庙为僧,而非囚禁于此。不知五弟愿否帮我?”
东海马上摇头,说道:“很抱歉,这个忙我帮不了。父皇有言,你们兄弟间的争执,我不能插手,也不偏帮任何一方。其他力所能及之事,我可以帮你,但此事不行,抱歉。”
崇德大失所望,呆跪在地,一动不动。东海将他扶起,让他坐下,说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华夏古语你应知晓。只要你虔诚表达忏悔,愿服从四哥统治,我相信他会给你机会的。”
“真的吗?”
“当然,至少我这样认为,四哥并非心狠手辣之人。再说你已无军事力量,帮手死的死,逃的逃,不可能再威胁他。只要你拿出态度,他定会放过你。”
有了东海的鼓励,崇德信心倍增。
他点头说道:“好,我也是这样想的。因此,我打算先抄写一百部经文,用我的鲜血滴入水中,蘸着血水书写,以此表达我的虔诚。
等我完成这一百部经书,便让人送往京都,交由四弟过目,让他明白我真心忏悔的意愿。我相信他定能感受到我的虔诚,也会理解我一心向佛的决心,从而成全我。”
说着,他长叹一声,环顾四周:“并非我嫌弃此地条件艰苦,而是我早已向往修行的日子,恰好借此机会实现脱离凡尘的愿望。”
东海心中暗笑,这崇德天皇若早有此意,又何必等到流放之地才做此决定?显然是因这里条件过于艰苦,觉得寺庙生活更为自由,嘴上虽说是追求自由,心底或许还存有东山再起的念头。
因此,他决心以鲜血和水抄写一百部经书,只为离开此地,却又怕被人嘲笑,故而用那些话来掩饰。
东海自然没有揭穿对方的心思,只要他自己觉得好就行。人总是需要希望的,有了期待,才能在艰苦的岁月中坚持下去。对于这位曾是天皇的崇德来说,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丝安慰,哪怕它是虚无缥缈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