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初读这些史料时,仅将其当作故事,感慨那些人的不幸,本以为能大开眼界,却未曾想是赴死之旅。穿越至此后,不久前他突然想起此事。
若仅是大和国民众遭殃,他也不会不远万里从欧洲赶回阻止。但问题在于,大宋有五万兵马驻扎在平安京附近,若他们也去观看这场鉴宝大会,恐怕将惨遭不幸。
他自然不能让将士们白白送命,何况离开大和已久,他也想回来看看,处理近期东方将发生的一些重大事务,这才匆匆赶回。
同时,他也打算在大和进行调查核实,确认后世史学家所预测的这次导致上万人死伤的平安京大瘟疫,是否真的源于鉴宝大会上的夜明珠是放射性物质。如今看来,这一推测几乎已成定论。
而且让他惊出一身冷汗的是,他的儿子险些成为殉葬品,看来这次从欧洲万里迢迢赶回来,实乃一项极为明智的决策。
赵桓穿越前博览群书,包括中医类书籍。穿越使他获得了超强的记忆力,让他记住了所有看过的书籍内容,因此他将中医治疗放射病的药方也一一铭记于心。
正因如此,大宋的太医能够治疗放射病,完全是得益于赵桓提供的药方,而这些药方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由于提早介入,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包括东海的表哥藤原公通在内的几位官员,虽然在服药初期病情一度危重,出现大面积脱发、呕吐鲜血和便血的症状,但最终都存活下来,且未留下严重残疾。
然而,崇德天皇却遭遇了极大的不幸,他病情极为严重,头发全部脱落,仅剩带血丝的头皮,全身溃烂,脸部尤为可怕,甚至连牙床都清晰可见。
太医向赵桓禀报了这一情况,但赵桓并不担忧,他坚定地说道:“只要用心治疗,崇德天皇一定能渡过难关,存活下来。”
赵桓之所以如此有底气,是因为他知道崇德天皇不会在此刻死去。作为影响大和国政治和文化的重要人物,他的重头戏尚未开始,怎会轻易离世?
不过,令赵桓感到困惑的是,崇德天皇此次患放射病,在历史上是否有过记载并无明确史料可查,因此难以断言。
就在此时,后白河天皇在恭敬地拍了一通马屁后,对赵桓说道:“尊敬的大宋皇帝陛下,得益于大宋的庇护与关照,我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然而,自父皇驾崩后,尽管皇位最终由我继承,但大哥崇德天皇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多次要求我退位。我反复与他商讨继承事宜,并明确表示,我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绝非不正当手段。
但显然,大哥并不接受我的解释。我深感忧虑,担心我们兄弟之间会发生类似唐朝李世民与兄长间的玄武门之变那样的悲剧。
因此,我恳请皇帝陛下能劝导大哥崇德,让他不要再为难我,一切遵从父皇的遗愿,以确保大和的平安康泰。”
赵桓听后笑了笑,心中暗想:我怎会让你这后世欺压我华夏的大和国平安康泰?你真是想多了。
不过,此次亲临大和国,赵桓亲眼目睹了该国因他的政策而人丁凋零的现状。沿途所经村庄,半数以上几乎空无一人,大量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这的确是他此前所期望的。
他的目标就是将大和国变成一个鬼国,除镇守的大宋将士外,让大和人在此销声匿迹。年轻女子全部送往大宋生育,老人任其自然淘汰,年轻一代长大后,女子送往大宋成为英雄母亲,男子则送去修运河或南洋耕种。
总之,不能让他们留在大和国。而被送去的地方,他们衣食无忧,且有军妓官妓解决生理需求,因此他们不会反抗。
因为他们过着优裕的生活,只等待自然淘汰的那一天。由于他们无法成亲,也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更无需为成亲而承担家庭责任。
大宋提供的财富足以保障他们的晚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考虑成家立业、养育后代,这正是赵桓此前精心构思的行动方案。
如今,局势发展到关键节点,即鸟羽天皇的两个儿子——崇德天皇与后白河天皇之间的冲突。历史上,这两场战斗的规模都不大,双方参战人数均不足万人,影响范围有限,战争持续时间也极短,仅数日便告结束。尽管后续爆发了一些大规模叛乱,但均被迅速平定。
赵桓的目标是通过战争加速大和国的衰败进程。他来到大和,意在引发激烈的战争,从物理上消灭更多人口。
因此,面对后白河提出的请求——劝说崇德天皇勿与他对抗,以维护大和国的安宁,赵桓虽相信若参与其中,后白河的愿望不难实现,但这显然与他的计划背道而驰。然而,赵桓并未多做解释,只是点头表示知晓。
见赵桓无意插手,后白河天皇识趣地退去,但此事很快传到崇德天皇耳中。此时的崇德天皇在大宋太医的治疗下,已度过危险期,病情开始好转。得知此事后,他焦急万分,请求面见大宋皇帝赵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