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两宫太后和简六在准备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还成功拉拢到了京中的、真正握有兵权的官员将领们,也是政变得以迅速成功的关键——别的不说,就连之前同样是皇帝心腹的宝狮,居然在这一时刻也选择了投靠太后和简六的阵营!
……该说不说,刘彻觉得,刚刚驾崩的那位皇帝,果然在用人方面确实存在问题啊。
自己的心腹,握有兵权的心腹,居然不打算按照遗诏行事,而是站到了政变的一方发光发热;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有这么一个握有兵权的心腹,皇帝在安排后事的时候,居然把他撇到了顾命大臣的范围之外……撇就撇吧,既然撇了,那是不是得处理一下?
所以,皇帝在驾崩前干什么了?更准确点说,皇帝在行宫之中,这么长时间,有做什么正事儿吗???——刘彻深深怀疑这件事情,鉴于皇帝好像非常沉迷于享乐的样子。
他感叹道,“正是因为足够迅速,才能让那八个顾命大臣毫无准备,完全无力抵挡……一击即中。”兵贵神速,其实放在政治上也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了充足的计划和准备,那当然是抓紧时机立刻出手,然后一击毙命。
那八个顾命大臣,就是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才栽得这么快,这么彻底……不过话说回来,这是不是也可以视作是他们轻视了自己的敌人呢?轻视了两宫太后,也轻视了京城中的反对和不满力量;可能是因为有了顾命大臣的名号,就有些自满自傲了吧。
想到这里,刘彻又想起来了同样发生在太上天平国的权力结构的变动,不由道:“央洲朝廷用了这么几天,就重新完成了权力架构,并且清楚明确……太上天平国那边,虹仁秀就不能把具体的权力明确一下?”
虽然央洲朝廷的权力变动的震荡肯定不会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但是,起码上层已经扯明白了,上层扯明白了,那后续就相对好做了;而太上天平国,如果上层还是扯不明白,那下层怎么能够变得明白并且完全稳定下来呢?
隋朝,开皇年间。
“所以,这是央洲朝廷的变动……”杨坚喃喃,对于这一次政变本身,他同样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评价,但是,对于变动的后续影响,“虽然不能说什么长远的事情,但是起码在现在,央洲朝廷就将会彻底地和莺莺国等国家‘交好’了——他们的态度、能够给出的利益,恐怕会超过太上天平国那一边。”
简六本人,是一个主张和莺莺国等国家打好关系,然后把央洲朝廷的主要力量都放在对付太上天平国的人,而这样的人现在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权力迎来了一次极大的扩张,他的政治理念必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行;
而两宫太后,虽然她们的政治理念并没有被明确提及,但是既然她们选择了简六,又有顾命大臣的罪名问题,也可以看出来,至少目前,她们是更倾向于和莺莺国等国家维持良好关系、不要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因此,至少,她们不会怎么反对简六的政治理念。
这样一来,央洲朝廷可以说是全面倾向于了和莺莺国这些国家打好关系——莺莺国可能会感受不到吗?不可能。央洲朝廷有没有可能让渡出更多利益?当然有可能。
两点叠加,莺莺国政府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会觉得维持央洲朝廷的统治,对他们而言更加有利。
【另一个产生巨大影响的地方,是咪国。】
【虽然一直有人认为,央洲陷入内战,会对莺莺国的商贸情况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事实——至少在目前的一段时间内——并非如此。】
【在这段时间之中,莺莺国商贸受到的最大限制,是弗雷德里克宣布的禁止与太上天平国通商。而除了这一点外,整体而言,莺莺国在央洲获得的商贸利益则处于了增长状态。】
【各个口岸的央洲商人们,依旧在从莺莺国商人手中购买各种商品,并且贩卖给莺莺国商人央洲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贸易量一直在增加。】
【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内战。内战让央洲自己内部的各种贸易通道断裂,这让一部分央洲商人没有其他的选择,最终只能将商品出售给莺莺国商人。】
【因此,原本的莺莺国政府,对于央洲内战之所以选择中立立场,也有商业利益不断增长这么一个原因在。】
【但是,央洲内战依旧持续的背景下,咪国的变动,让莺莺国在世界上的商业贸易确实出现了问题。】
【咪国内部的撕裂问题存在已久。早在出现“该州是否选择允许奴隶”这一选项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出现;而这种问题,牵扯的还并不仅仅是奴隶这个单一问题,还有各个州在联邦的权力大小问题、各州的利益分配问题、立场不同的双方各自利益的获取和发展问题……此外,还有宗教问题。】
【因此,早在央洲上一任皇帝的二十几年时,咪国内部就已经爆发了武装冲突——虽然只是局部地区,且规模不算太大,但是这种武装冲突还是进一步的加深了双方的冲突和撕裂,也让两方都变得更加激进——其中的一个州直接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内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