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问完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压根儿就不是“北禅梆”的直属军队,他是属于另外一股民地武武装,只是他们的地盘,也属于是“北禅梆”的“境内”。
虽说他们也是“北禅梆”联军中的一支,如果遇到跟蒲甘军打仗,他们也会帮着“北禅梆”军一起跟蒲甘政府军作战,但平时都是各行其是。
——此时,“北禅梆”的直属军队,只有一旅、三旅、七旅三个旅,而且还分成了两个派系。
在壹壹年的时候,三旅和七旅所属的派系,接受了蒲甘官方的招安和整编,改为了蒲甘边防军。
而一旅的派系,则是拒绝接受蒲甘官方的整编,并且在壹壹年的时候,由一个旅,扩充为了五个旅。
根据这个营长的交代,他们这支民地武的背后,依旧有着克钦军若隐若现的影子。
正是有了克钦军的支持,所以他们才能在“北禅梆”站稳了脚跟,并且还占据了几处、包括光复乡在内的地盘。
因为这里离克钦邦的位置很近,几乎就是相接的!
听完他的“供述”之后,秃鹰沉吟了片刻后,又问他道:“张营长,你们的武装总共有多少人?占据了多少地盘?”
这个姓张的营长,心中再次一惊,这尼玛,他们不是盯上了己方势力、所控制的地盘吧?
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我们一共有八百多人,控制着几个乡镇,我们的地盘里大约有两三万人,驻扎在这里的、由我带着的部队,有二百六十余人。”
“……”,听他这么说,秃鹰一时都有些无语了。
这尼玛还叫军阀?这不就是一群土匪嘛!
蒲甘果然遍地都是草头王啊,几百个人的武装,占据一些村镇,就可以割据一方了?
不过在听他“供述”自己姓张,倒是可以确定他不是蒲甘人了。
蒲甘人是只有名字,没有姓氏的。
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些蒲甘人叫“吴”什么的、“杜”什么的,那都不是姓氏,“吴”、“貌”、“杜”、“玛”这些字,只是一些尊称。
比如说,吴某某,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某某先生,杜某某,你可以理解为是某某女士。
一般来说,蒲甘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在称呼时加冠词“貌”,意思是“年轻人、弟弟”。
对平辈或者青年男性加“郭”,意为“大哥、兄弟”。
年长者、上级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要称“吴”,意思是“叔叔、伯伯”,“吴”是对男人最尊敬的称呼。
比如说唐伟东吧,如果他是蒲甘人,那么在他青少年的时候,他会被人称作“貌伟东”,之后就叫“郭伟东”,现在成为大佬巨擘了,就变成“吴伟东”了。
别看“姓氏”一直在变,但其实他还是那个“伟东”!
这是蒲甘男人的称呼,对女人其实也差不多,对年轻姑娘称呼“玛”,对年长一些的女人,或者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就称呼“杜”。
后来一些蒲甘人,需要跟国外的人打交道,可能是觉得连个“姓氏”都没有,太过落后原始,于是就把这些“吴”啊、“杜”啊的,当成了自己的姓氏。
在秃鹰对张营长问询的时候,一小队和三小队,已经对“光复乡”完成了“包围”,出入“光复乡”的各个路口,都被第一时间进行了封锁。
天亮之后,两个小队又对当地的一些场所进行了排查,还真抓出来了几个不在军营,出来鬼混的武装人员。
当地人可能都对“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时不时就会换个势力来掌管这片地盘,大家早都习惯了。
反正不管谁来这里,大家的日子都是一样的过,谁来收钱不是收啊,所以对于突然出现的这群“军人”,对于当地又换了主人的事,当地人的态度是完全漠然的。
大家该干嘛干嘛,除了会好奇的看两眼之外,甚至连个“询问”的都没有。
待一切平定之后,张营长又被带回了他之前的庄园,此时这里已经变成了雇佣兵们的指挥部。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啊,一夜之间,这里就换了主人,张营长也是无比的郁闷。
这一次,秃鹰可就没有之前那么好说话了,张营长过来之后,他直接了当的对他说道:“张营长,看在你识时务的份上,我们也不为难你。”
“现在‘光复乡’的地盘,归我们了,你想回去呢,我们也可以放你回去,甚至还可以把你手下的军队,一起给放了。”
“不过嘛,有些事你也懂得,放是可以放,不过你们那边得拿钱来赎人。”
“我们也不多要,五百万美元,你、连你手下的那近二百人,可以一起回去,你现在就可以联系你们的头领!”
一听能被放回去,张营长眼睛一亮,少顷之后,他看着秃鹰,嚅嚅的说道:“那,我们的武器,能一起带回去吗?”
秃鹰瞥了他一眼道:“你想啥呢?让你们带着武器回去,再回来打我们啊?武器你就别想了,这件事没的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