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他觉得若是单参加交流会,两方人你来我去的交流,他会觉得有些不自在。
可若是做成现在这种类似于拍节目一样的形式,对于苏辰来说,简直就像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再怎么说苏辰也是个明星,在镜头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这种事儿他如鱼得水。
但也不得不说,交流会的内容做成节目确实也挺没意思的。
苏辰本以为既然要直播了,应该会做出一些形式上的改变。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哪怕做成了直播节目交流会议,就按照着原来的那套流程走。
你演奏,我点评,然后回敬你一首;我再演奏,由你点评,你再回敬我一首。
走入了熟悉的流程后,各位演奏家也渐渐回归了自己的状态。
这一次由华国主办,那便由华国的演奏家先上,有倭国的演奏家先点评。
华国这边最先上的就是王启。
他演奏的是苏辰之前弹过的《阳关三叠》
曲子难度不算太大,节奏也很平和。
只是其中的几个空泛音,空灵干净倒是挺有新意的。
王启演奏之后,倭国演奏家的心不知为何就放了下来。
这首曲子似乎太过于平了。
虽然这一次华国演奏家没在拿出与他们国家同样风格的曲子。
但这样的曲子记忆度不是很高,虽然悦耳但要赢过他们倭国准备的曲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倭国的演奏家,演出的曲子叫《手事》
节奏很快,演奏难度也很高,依旧是他们的阴间小调。
指法不算难,但是大量的按弦正音,需要演奏者对于古筝极为熟悉。
因为只要按弦的力度稍稍有偏差,就会导致音准上下波动,破坏整首曲子的和谐性。
可倭国的演奏家技术很纯熟,一直到曲子结束,都没有任何一个错音。
如此一来,《阳关三叠》在竞技性上就比不得倭国这一首《手书》了。
本来按照之前倭国人演奏古筝时习惯的风格,他们一定会选小调抒情类的。
《阳关三叠》这首曲子改编自古琴曲。
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可是华国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的名句。
因为王维精通英语,所以由这首诗音律衍生出来的《阳关三叠》也常被用来送行友人时演奏。
因为王维。生性内敛含蓄,所以他所做的曲子情绪也平缓,但其中的对友人的珍重却能在一弦一韵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听时如春风,只是离别,半点不留遗憾。
虽然这首曲子调子平和,对于情绪的调动也不大,但却是最适用于安抚倭国小调带来的不适感。
不过这一次,苏辰没想到的是先演奏的是自己这边,而且倭国这一次却拿出了技术性的曲子,没在走之前的抒情道路。
这么一来,没了情绪上的交流感,单论技术华国这边自然棋差一着。
一直守着看直播的观众们,自然也察觉得到两首曲子中的差距。
“虽然我不懂古筝,但我也听得出来,这两首曲子技术性上明显倭国认得更好一些。”
“来之前我很期待能听到更好的华国音乐,但现在我很失望。”
“这两个人都不是苏辰吧,我是来听苏辰曲子的,请问他什么时候出场?”
“两边是在比赛吗?很明显后面这位要强上一些。”
“我这边已经是凌晨了,我特意熬夜等着现在却看到了屎一样的东西!果然是狡猾的华国人。”
因为是直播,而且是国内外同步进行的,所以网友的评论也是全世界同步的。
国内网友的评论,只是觉得自己这边好像输了,心里有点不舒坦。
但外国网友的攻击性就很强了,一直监测舆论的节目组也有些顶不住了。
而同样盯着舆论,甚至比节目组更着急的就是邹籽琳。
他们国家。好不容易通过苏辰在国际上打开了一个文化突破口。
如今这还没奏响冲锋号角,这突破口就快被这节目给搞得合上了。
她能不急吗?
抬眼看见苏辰坐在人群中,也没关注场上的事。
甚至还在玩手机,邹籽琳就赶紧摸出手机给苏辰发去了消息。
“第一场就不如人家?苏辰,现在看节目的外国人也很多 这样的影响非常不好!”
苏辰手机震了一下,看到顶上弹出的是邹籽琳发来的微信。
一眼扫完内容后,苏辰才终于把注意力放回了会场上。
刚刚是孙少天给他发的消息,说是拍《头文字D》那边的演员出了点状况。
为了提高电影的观赏性,昨天就把秋名山那出戏的地点定在了十八弯。
可请来试跑的几个赛车手,都没能完美地通过十八弯。
有两个人倒是顺利过去了,车的轨迹也算流畅。
但观赏性比起苏辰之前的操作差的不止一星半点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