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最不缺的是啥?
不是剧本。
不是钞票。
是已经烙印在脑海深处的音乐。
他不出场还好,他出场了还上老音乐的话,的确太应该了。
不过,萧长弓的担忧远不止于此。
“倒不是我不相信你的创作能力,只是一个节目想要上春晚必须经过层层审核,这个流程没几个月恐怕下不来,你现在就算能拿出新节目也来不及。”
正常来讲,春晚的筹备工作一般从上一年的七八月份开始启动。
光是作品征集、审查、修改、试演就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
能存活到联合彩排阶段的作品基本上已经是百里挑一,被毙掉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更重要的是,新作品基本上不可能在这个阶段换进来,因为谁也承担不起更换的风险。
但是,苏秦的一句话直接让萧长弓折服。
“正宗的《兰陵王入阵曲》难道你不想看,上面的大佬不想看,下面的亿万观众不想看?”
轰隆!!!
萧长弓如同五雷轰顶。
“你说什么?《兰陵王入阵曲》?”
“那曲子不是已经失传上千年了吗?你真的有?”
《乐府杂录》记载:“大面出於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貌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常击周师金墉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声,以效其指捻击刺之容。俗为之兰陵王入阵曲。”
《南北史演义》记载:“长恭自邙山得胜,威名颇盛,见七十三回。武士相率歌谣,编成兰陵王入阵曲,传达中外。”
《通典》也有记载:“大面出於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貌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由此可见,《兰陵王入阵曲》拥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底蕴。
它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
但是,这支名曲在唐朝时被列为散乐,而散乐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非正音”。
所以唐玄宗在禁断“散乐”的时候,把它也给禁断了。
史料方面,《唐会要》就有相关记载。
“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期六日敕,散乐巡村,特宜禁断,如有犯者,并容止主人及村正,决三十,所由官附考奏,其散乐人仍递送本贯入重役。”
除此之外,《旧唐书音乐志》也有相关记载。
“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垒子》等戏,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
其中所说的《大面》,正是《兰陵王入阵曲》。
不过《兰陵王入阵曲》虽然被禁断,但是在宫中教坊内还保存着有,但是禁止散乐巡村,无疑造成了《兰陵王入阵曲》的失传。
一种文化一旦失去人民群众这一根基,必然是极难存活和延续的。
因为历史不论怎么更迭,王公贵族可能随时会改朝换代,但唯独人民是永恒存在的。
就好比龙国的立国之本,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
然而让国人郁闷的地方在于,这支失传千年的古曲,在唐代传到樱花岛之后竟然被当成雅乐奉上神坛。
以至于时至今日,小日子敢向全世界说只有它拥有真正完整的《兰陵王入阵曲》。
他们更是嚣张地向全世界宣告,唐文化在樱花岛,龙国已无正统继承。
也正是因为萧长弓了解历史,了解《兰陵王入阵曲》,他才会在苏秦说出后这么激动。
如果这是真的,那就不只是更换一个春晚节目那么简单了。
这是在给老祖宗一个交代,为龙国挽回唐文化的尊严,为历史正名!
苏秦能从电话里听出他的激动,更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萧团长,你什么时候见过我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
“我说有那就是真的有,一点都不带掺假的。”
“而且我不光有曲谱,还有排练阵型,还有兰陵王的舞蹈动作解析,挂断电话就能发给你。”
“我相信以你们的专业,二十天足够把节目排出来了吧?”
萧长弓听懵了。
他万万没想到苏秦这么强,一出手就是顶级王炸。
“苏秦啊苏秦,我真是后悔没早几个月找你啊!”
“你现在马上把资料发给我,我马上上报,一定竭尽所能获得领导的支持。”
对话结束后。
苏秦把早就存在脑子里的资料倒入硬盘,然后给萧长弓发过去。
半小时后。
萧长弓来到导演组,好说歹说才让总导演李彦方抽出时间,看一眼苏秦传来的资料。
结果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惊为天人。
“天籁之音,天籁之音啊,这支舞曲太恢宏大气了。”
“好一个《兰陵王入阵曲》,此曲一出,小日子的狂妄全成了笑话。”
“这个独舞的人是谁,他的舞蹈功底如此炉火纯青,为何我们从未听说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