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出租屋里压抑的空气为之一振。周日舒抬起头,红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又被忧虑覆盖。
"可是..."她攥着衣角,声音颤抖,"我们要是真这么做了,星耀会不会彻底断了我们的销路?我女儿还小,家里就指着这点地..."
"周姐说得对。"王建国搓着粗糙的手掌,眉头紧锁,"星耀配送占了我们七成销量,要是他们翻脸不认人,咱们这些菜往哪卖?"
方明环视一圈,将每个人的犹豫都看在眼里。他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调出一组数据图表。
"你们看,"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过去三个月,星耀在你们村的采购量下降了40%,但他们的门店销售额却增长了25%。知道为什么吗?"
农户们面面相觑。老陈眯起眼睛:"他们压我们的价,自己赚得更多了?"
"不仅如此。"方明冷笑一声,调出另一份文件,"这是星耀内部流出的采购合同模板,你们看看这收购价——黄瓜每斤0.8元,西红柿1.2元,比市场批发价低了近一半!"
周日舒猛地站起来,指着屏幕:"这不可能!我们签的合同明明是黄瓜1.5元,西红柿2元!"
"这就是问题所在。"方明目光灼灼,"星耀用高报价吸引你们签合同,实际操作中却以各种理由压价拒收。你们手上应该都有被无故拒收的记录吧?"
出租屋里顿时炸开了锅。农户们纷纷掏出手机,翻找着照片和视频——被退回的成筐蔬菜,采购经理傲慢的嘴脸,还有那些莫名其妙的"质量不合格"标签。
"他们就是吃定了你们不敢反抗!"方明提高声音,"但我告诉你们,星耀配送根本离不开你们!整个华东地区60%的蔬菜供应都来自你们这些农户,他们一时半会儿上哪找替代?"
他打开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录音中一个男声嚣张地说:"...那些农民?给他们口饭吃就不错了!爱卖不卖,有的是人排队等着..."
"这是星耀采购部副总上个月在酒桌上的话。"方明关掉录音,"现在,你们还觉得忍气吞声有用吗?"
周日舒的拳头不知不觉握紧了。她想起自己被退回的那车水蜜桃,想起女儿因为交不起课外班费被同学嘲笑的眼泪,想起那些网络上的污言秽语...
"干了!"她突然拍桌而起,声音嘶哑却坚定,"大不了鱼死网破!"
方明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会到那一步。每团外卖承诺,只要你们站出来,我们立刻开通?39;助农直通车?39;专区,保证你们的菜能卖出去,价格绝对公道!"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合同草案:"这是我们的保底收购协议,价格比星耀现行合同高出30%,而且绝不无故拒收。"
农户们传阅着合同,眼中的犹豫逐渐被决心取代。王建国第一个掏出身份证:"方经理,你说怎么做,我老王跟了!"
"很简单。"方明架起摄像机,"每个人录一段视频,实名指控星耀的压榨行为。要有理有据,把合同、拒收记录、检测报告这些都亮出来!"
周日舒深吸一口气,站到镜头前。这一次,她没有流泪,而是挺直了腰杆:"我是青林村农户周日舒,身份证号XXXXXX。我要实名举报星耀配送集团以下恶行..."
凌晨三点,十几条实名控诉视频同时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视频中的农民们手持身份证,展示着被星耀拒收的农产品、被单方面修改的合同、以及那些明显造假的检测报告。
方明动用了每团外卖的全部公关资源,这些视频被精准推送给关注社会热点的媒体人和大V。
天亮前,
#星耀压榨农民实锤#的话题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凌晨的社交网络轰然炸开。
周日舒的视频被剪辑成十五秒的精华版,在抖音、快手上病毒式传播。画面中,这个瘦弱的农村妇女手持身份证,声音哽咽却坚定:"星耀采购经理亲口对我说,?39;不降价就喝农药去死?39;,这就是他们对待农民的方式!"
微博上,三农领域大V@乡村观察者第一时间转发并评论:"资本嗜血!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被逼到举着身份证实名举报,可想而知受了多大委屈!"
每团外卖的公关团队彻夜未眠。方明盯着实时舆情监测屏幕,嘴角微微上扬。他拿起电话:"启动B计划,把准备好的资料打包发给卢伟和那几个调查记者。"
凌晨四点二十七分,知名调查记者卢伟的公众号发布万字长文《菜篮子里的血泪:起底星耀配送的农民压榨体系》。文章详细披露了星耀如何系统性地操纵农产品收购价,并附上多份内部文件截图。
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一份标注"绝密"的《区域价格压制方案》,上面明确写着"通过选择性拒收制造农户恐慌,迫使其接受降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