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李氏只能想着把翠娘嫁出去,于是就找村里的刘媒婆说媒。
刘媒婆一听就很为难,说道:“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翠娘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李氏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她就去找刘媒婆,问她有没有合适的人家?
刘媒婆说道:“好人家谁会愿意,王三不是喜欢翠娘吗?就让翠娘嫁给他做小算了,至少吃穿不愁。”
李氏听了刘媒婆的话就垂头丧气地回去了,不过她思来想去,觉得刘媒婆说的也有道理,可他又怕王三拿捏翠娘,心中就很矛盾。
王三听说翠娘怀孕了,急着要嫁人,心中就特别得意,对刘媒婆说道:“要想让我娶她,就让她亲自来向我说!”
刘媒婆就把王三的话对李氏母女说了,李氏听了直叹气,翠娘说道:“我就算死也不嫁给王三!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刘媒婆就把翠娘的话给王三说了,王三气得直拍桌子,骂道:“不识抬举的东西,我看她有多大能耐!”
翠娘的肚子越来越大,村里的人看见她就指指点点,说她以前是如何乖巧善良,如今变得是如此不检点,居然连孩子都怀上了。
有些人还猜测翠娘肚子里的孩子是王三的,王三无故背上黑锅,就气得直骂娘,不过心中还是挺自豪的。
面对村民们的指指点点,翠娘心如刀割,趁李氏不注意,她就悄悄地来都河边,想一了百了。
李氏发现翠娘不见了,就赶紧出去寻找,结果在河里找到了翠娘,赶紧叫村民帮忙把翠娘弄回了家。
翠娘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李氏哭得死去活来。
村民们都来劝李氏节哀,王三却在那里说风凉话。
这时就来了一个白胡子老道士,说要讨口水喝,李氏正在伤心难过,一个村民就给老道士端了一碗水。
老道士喝过水,听到屋里传来哭泣的声音,就问是怎么回事,那个村民就对老道士说了。
老道士走进屋里,看看床上躺着的翠娘,就对李氏说道:“不必悲伤,你的女儿福大命大,她还活着。”
李氏听了老道士的话半信半疑,又扑在翠娘身上哭喊。
老道士嘴里念念有词,手中的浮尘扫在翠娘的脸上。
过了一会儿,翠娘就睁开了眼睛,李氏见女儿醒来,又惊又喜,抱住她痛哭。
母女俩哭了一阵子,李氏才想起来感谢老道士,并恳求老道士给翠娘看看,她一个黄花大闺女怎么就怀孕了呢?
老道士掐指一算说道:“一切皆有因果!”话刚落音老道士已经不知去向。
翠娘好了之后,李氏就天天陪着她,劝她要想开些。
又过了几个月,翠娘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因为翠娘姓刘,孩子又没父亲,翠娘就给他起名叫刘天赐。
说来也怪,别的孩子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而刘天赐却哈哈大笑。
村民们听说刘天赐生下来就笑,觉得这孩子是个不详之物,于是纷纷来到李氏母女家中,说这孩子不能留。
王三还找了一个中年道人来做法,说这孩子是煞星下凡,必有不详,赶紧处置了,否则村里就会有祸事发生。
村民们一听就更害怕了,有人冲进屋里就要去抱孩子,可翠娘却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肯放手。
哭道:“他还是个孩子,何罪之有?求你们高抬贵手,留他一条命吧!”
李氏也跪在众人面前恳求,请这些人留下孩子。
众人见李氏母女哭得可怜,都面面相觑,不忍心再去抢孩子。
王三见众人这样,就说道:“刚才大师已经说了,留着他全村都不得安宁,会有大祸临头的!大家看着办吧!”
王三这一番话又把众人的怒火给点燃了起来,大家跟随王三涌进屋里去抢翠娘怀里的孩子。
翠娘刚生产完,身子虚弱,哪里是众人的对手,孩子就被王三抢走了。
翠娘从床上爬下来,趴在地上抱住王三的腿不让走,其他人就去拉住翠娘。
王三抱着孩子就要跑,却被追上来的李氏拉住不松手,众人又上去拉住李氏。
翠娘努力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去追王三,边追边哭,“求求你把孩子还给我,我会带着孩子离开这里的……”
李氏也恳求众人,说她和翠娘带孩子离开村子,不会连累大家的,众人一听觉得可以,但王三却抱着孩子不撒手。
那个中年道士说道:“我把这孩子带走,洗刷他身上的孽债,保大家平安无事。”说着就接过王三怀里的孩子。
不知何时,一个白胡子的老道士就站在了中年道士和王三面前。
中年道士看见老道士,脸色一变说道:“你怎么来了?”
老道士说道:“自从你离开师门之后,妖言惑众,作恶多端,师父已经给你了机会,你却不知悔改,今日我是奉师父之命来拿你的!”
中年道士一听就要逃跑,老道士手中的浮尘一挥,孩子就落在他怀了,中年道士也被绑住,动弹不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