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徐家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盖了新房,徐老汉心情好,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可自从盖了新房之后,周凤娘就变了,见了公公好像没有看见,对徐二宝总是挑三拣四的。
周凤娘做的饭也越来越少,只有两个人的量,徐大宝见妻子做的饭不够吃,就说让她下次多做些,周凤娘说道:“一家子吃闲饭的,饿不死就算不错了。”
徐大宝说道:“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吃不饱饭怎么行?再说了,家里的口粮也够吃,不要太节俭了。”
周凤娘说道:“这样的苦日子没个头了,你要是嫌弃我做饭少,就分家单过!”
“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的,怎么能分家呢?这不让人家笑话吗?”
周凤娘提高嗓门说道:“谁爱笑谁笑,这样的日子我是过不下去了……”说着就大哭起来。
“我的命咋就恁苦呢……呜呜……”
周凤娘的哭声惊动了徐老汉,也引来了左邻右舍的人看热闹。
这件事情之后,周凤娘的脸色就更难看了,徐家父子三人都不与她计较,对她的态度一如既往。
徐老汉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就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打扫,烧火等,有时候也会去地里割草喂牛。
徐二宝也是十六岁了,他跟着哥哥一起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还会一起砍柴,家里收入的钱都交给了周凤娘,即便这样,她还是不满足,一直想要分家。
徐大宝怕村里人笑话就不同意分家,事情就这样僵持着,大家心里都不好过。
徐老汉见儿子媳妇闹别扭,就对徐大宝说道:“既然你媳妇想分家,那就分开过算了。”
徐大宝也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就跪在徐老汉面前说不想分家,否则他在村子里就抬不起头。
徐老汉见儿子还是很孝顺的,也不想让村民们骂他不孝,就不再提这事。
一日,徐老汉在大门口拔草,就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摇摇晃晃地朝他走了过来 ,徐老汉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个女子就倒在了他家门口。
徐老汉一看吓坏了,就赶紧叫来邻居把女子抬进他家里,又去叫了村里的刘郎中,让他给女子看病。
刘郎中给女子把过脉说道:“她这是饿的,吃点东西就好了。”他用银针把女子扎醒后就走了。
徐老汉就赶紧去灶房煮了一碗米汤,又烙了一个玉米饼子,端到床前给女子吃。
女子看见吃的两眼放光,一碗米汤和一个饼子眨眼就吃完了,吃了东西之后,女子的小脸上终于有了一点血色。
她流着眼泪说道:“谢谢大伯救了我。”
徐老汉说道:“你叫什么,是哪里人?怎么一个人出来了?”
“我叫李雪凝,我是来找我父亲的……”
正在这时,周凤娘就从外面回来了,听见周老汉的房里有女子的声音,觉得奇怪,就走了进去。
她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躺在床上,就很惊讶,问这是怎么回事?
徐老汉说道:“这姑娘饿晕在咱家门口,我就让她在家里歇歇。”
周凤娘看到床头放着碗筷,就说道:“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你居然还浪费东西,让一个不相干的人吃,你想让这一家人饿死呀!”
徐老汉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自己家里都没得吃了,还救人?赶紧把她弄走!我可没你那么好心。”
李雪凝见她这样,就赶紧从床上下了,说道:“多谢老伯的救命之恩,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您的!”说完就要离开。
徐老汉说道:“孩子,天都快黑了,你住下明个再走。”
李雪凝说道:“谢谢大伯,没事的。”
徐老汉知道周凤娘不会善罢甘休的,李雪宁凝执意要走,他也不再挽留。
他赶紧跑到邻居家里借了两个窝窝头塞给了李雪凝,说道:“孩子,拿着路上吃。”
李雪凝眼泪汪汪地看着他,说道:“大伯,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您就留着吧,我饿不住的。”
徐老汉非要把窝窝头塞在她手里,说道:“拿着,要不到饭就拿出来吃,别再饿晕在路上,没人知道会很危险的!”
李雪凝拿着馒头,跪在徐老汉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就离开了。
徐老汉回到家里,周凤娘就说道:“这日子没法过了……”说着就背着包袱要走。
刚走出门,徐大宝兄弟就从城里卖柴回来了,徐大宝看见妻子背着个包袱就拉住了她,问她要到哪里去?
周凤娘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家里穷得叮当响,还去当好人,这一家人就等着饿死吧……”
徐二宝赶紧回到屋里,问徐老汉是咋回事,徐老汉就把今天的事对他说了,徐二宝觉得父亲做得对,就说道:“爹,你不用难过,没事的。”
徐大宝在外面拉周凤娘回屋,周凤娘的声音就更大了,喊道:“你不是怕人笑话吗?我就要让全村人都知道,那个老不死的不但自己吃闲饭,还糟蹋粮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