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说捐款是今年才到账的吧?图书馆和科学院年初就开工了,学校到现在才说出两座建筑的来历,这个事难免不让人多想,觉得学校可能三年前就已经收到捐款,只是今年才动用。”
这不是瞎说的,而是真有这个可能。
其实以前就有人在猜李鸿涛、李博涛和李文泽是因为什么入的武大,甚至有些人还专门问过他们这个问题。
毕竟武大这样的学校,哪怕是家里有人在当大官,也很难弄到三个名额。
面对这种情况,你说人们能不对李鸿涛他们的入学途径感兴趣吗?
当初大风暴期间武大老师选择下放到唐县是因为李梅,之后李家又给这些老师提供庇护、给予照顾,出于这些原因,李家获得了三个入学名额。
李鸿涛三人自然不可能把这些事告诉外人。
然而他们越是不说,人们就越想知道,直到现在还时不时地有人找他们打听。
如今的捐款的事件中出现了他们小姑李菊的名字,这很难不让人把他们的入学跟捐款这件事联系到一块。
这话听得其他几人直撮牙花子,他们听出来了,这意思是不管自己如何否认,外人都会认为两个李菊是同一个人。
仔细一琢磨,他们发现的确是这个理,于是李睿珂满脸无奈的说道,“什么都别想了,老老实实地做好应对准备吧。”
大伙儿应了一声,又对视一眼,然后同时叹了口气。
当天晚上就有一些人找他们询问李菊之事。
正如他们想的那样,即便坚决不承认捐款事件中的李菊是自己小姑,也没人相信。
第二天,来找他们求证的人更多了。
这把他们弄的烦不胜烦。
最后他们决定给家人写信,跟家人诉苦。
找他们的人络绎不绝,找李海涛的却是没几个人。
因为他跟李菊定亲的事没啥人知道,人们大多把他当成李菊的追求者。
现在这事弄的让那些知道他跟李菊定亲的人不禁心生怀疑,怀疑他当初是不是在吹牛逼。
就他这条件,李菊的家人能让他们俩定亲?
又过去两天,武大校长再次放出一个消息,跟随两座建筑一同收到的还有二百万美元捐赠款,专门用于教师出国培训。
这下可好,来找李鸿涛他们的人更多了。
武大校长放出捐赠消息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扩充学校的知名度,让人们知道什么叫牌面;二是为了方便接下来邀请其它高校的老师来本校任职。
武大校长想的很简单,那么多家顶尖学府,能获得如此巨额捐款的有几家?
这个消息传出去,人们能不高看我们学校一眼?
有了知名度,学校还用发愁没有好的生源?
他很清楚,学校想要发展壮大,不仅要有好的生源,更要有好的师资力量。
对于大多数高校老师而言,他们最期望的就是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深厚的底蕴。
出国培训就是他们增加底蕴的机会。
每年有无数老师申请出国培训,可是受于名额问题,绝大多数人只能失望而归。
现在武大有一笔专门用于教师出国培训的巨额款项,这对那些想出国却又拿不到名额的人来说极具吸引力。
所以他决定要以此为条件为学校招收一些好的老师。
...
时间来到九月二十三号。
这天,一则消息登上了新闻头版,英国铁娘子访华,已于昨天下午抵达北京。
看到这条消息,李旭的脸上不自觉露出一抹笑容。
时候到了。
二十四号上午,会谈正式开始。
此消息一出,整个港岛都震动不已,无数人把目光放到这件事上。
二十五号,今天的新闻头版刊登的是一张照片,一张铁娘子在会谈结束后摔倒的照片。
虽然不知道会谈的具体内容,但人们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会谈结果。
人们觉得英方在会谈中肯定是处于劣势地位,不然铁娘子走路不会这么不小心。
出于这样的心理,港岛股市暴跌。
由于中英双方的谈判陷入僵持,股市这一跌就跌了一个半月,然后爆发了股灾。
股市第一天暴跌的时候,李旭就让付清开启收购。
付清悄摸摸的收购了一个半月 ,现在看到时机已至,便不再装了,光明正大的收购起来。
他和李旭负责股市上的事,徐向前和李平也没闲着,在外面四处买地。
包船王跟他那几个提前得到消息的朋友也都动了起来,毫不遮掩的对目标公司启动收购。
由于包船王有很大一笔资金放在金市上,为防止他手里的钱不够用,李旭借了二十亿美金给他。
要说这次股灾中最惨的就是英资财团,被盯上的基本都是它们的产业,华资产业倒没什么人碰。
英资财团旗下产业众多,手里的资金根本不足以保证领土不失,没办法,它们只能去找汇丰大班沈弼求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