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李晨在屋里照看行李,李旭跟李平送李菊等人上学,顺便给李鸿涛和李博涛办理入学手续。
等事情办好,两人又去跟那些相熟的老师打了个招呼,拒绝他们的宴请后,两人回到宾馆。
宾馆是公家单位,不仅可以住宿,还能在里面吃饭。
三人买了些饭菜在房间里吃,吃完之后倒头就睡。
一觉醒来,已经是二十八号的早上九点多钟。
李旭去前台叫了三份早饭,刚巧看到柜台上放有今天的报纸,顺手拿起来阅览一遍,发现上面没啥特别内容,他又要了份昨天的报纸。
还别说,昨天的报纸上倒是有一条特殊新闻。
写的是上面正式批准建立四个出口特区,分别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李旭知道,试办特区已经初见成效了。
因为上个月的文件上写的只有两个地方,说是见到经验再考虑增加汕、厦二地。
什么是经验?
成效就是经验。
现在两地已经被加了上去,其意义不言而喻。
回到房间,把消息告诉李平二人,两人都表现的十分惊喜。
他们知道,只要有成效,上面就会加大力度推动这件事,开厂就会变得更加方便。
在宾馆待了五天,终于到了前往广州的日子。
学校里的李菊等人本想送三人去车站,但被他们给拒绝了。
没别的,现在路上游手好闲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担心李菊等人在回学校的路上会碰到麻烦。
坐上前往广州的火车,李旭满脑子都是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况且况且”声。
他们要在这辆火车上待三十多个小时。
这还是因为中途不用转车,节省大量时间的缘故,不然五、六天都不一定能抵达目的地。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车上没多少人,能让他们在累的时候躺到座位上休息。
一路上火车穿山过水,到达地方,下车的李旭长长舒了口气。
出了车站,李平询问道,“小旭,咱们现在就去深圳?”
“不急,先去了解一下这边政策。”
李旭要了解的不是能不能做生意的政策,而是外资企业优惠政策。
他敢这时候出来做生意,自然是早有准备。
这个时候私人确实可以开厂,但后续麻烦太多,比如卖瓜子的那位,后来就因为雇工超出七人被抓了起来。
最重要的是,他在这边没身份、没背景,想要开厂,机器、材料都是大问题。
所以他想到一个办法。
借壳上市。
就是找个外面人,利用对方身份开厂,这样厂子就成了外资企业,不仅能获得很大优惠,还不用担心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就连机器和材料也都不会成为问题。
至于说去哪找外面人。
很简单,这里就有,而且有很多。
上半年,中断几十年的广九直通车再次恢复运营,不少香港人过来寻亲,还有一些人是香港企业派过来的办事员。
他们里面可不都是有钱人。
只要没钱,那就好办多了。
李旭随手从路边拉了个人,找他打听去哪了解政策。
结果让人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他叽里咕噜好半天,李旭三人一个字都没听懂。
这甚至让李旭产生出一种前世听的都是假粤语歌的错觉。
既然听不懂,李旭只能摆手示意让对方离开。
等人走后,李平挠了挠头,“小旭,如果这边人说话都是这样,咱们怎么跟他们沟通?”
“是啊二哥,他们说的跟鸟语一样,完全听不懂。”
“放心吧,肯定有能跟咱们交流的人。”李旭肯定道,“咱们在这边待的时间一长,自然就能听明白当地人讲话。”
李平二人嘴角一抽,却也没再多说。
李旭一连问了三个人,说的话他没有一句能听懂的。
直到第四个人,普通话虽说不太标准,时不时还会掺杂几句当地话,但李旭听明白了。
他激动的向对方连连道谢,然后根据指点,带李平二人来到进站口。
这里的墙上贴有一副大字报,上面写的就是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而且下面还有英文翻译。
李旭猜想这张大字报应该是专门贴给寻亲人士看的。
其实上面写的也没多少字,总共就讲了四点。
一是说税收优惠,外资企业按15%征收;
二是说建厂等一切事宜不用操心;
三是说土地优惠,而且投资够大的话,还可以获得免费的建厂用地;
四是说如果有特殊要求,双方可以协商。
看完之后,李旭对借壳上市的想法更坚定了。
别的不说,只是第一条就已经够吸引人了。
因为如今内资企业是按33%的税率进行交税。
李晨有些疑惑,“二哥,这上面写的跟咱们没关系吧?”
“有关系。”李旭大手一挥,“走,先找宾馆住下,到地方我给你们解释。”
好在先前李旭把宾馆的位置也问出来了,不然又得费一会儿功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