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强知道杜盛带着两个妹妹来接自己,就从一堆礼品里好不容易挑出几包甜点还送了两个小姑娘每人一份月白色的绣花绸缎,在华埠找个老裁缝可以做出很漂亮的衣服。
杜盛压根不介意这些,他只对普雷斯科特的定制汽车感兴趣,绕着汽车看,又转头看看自己开来的那辆满大街都一样的帆布顶汽车,羡慕非常。
普雷斯科特拉开车门,指着驾驶座说:兄弟,要不要上去试试?
回皇后区有两辆车,杜盛开着普雷斯科特的车,杨三强带着两个新认识不久的小姑娘开着杜盛的车跟着前面那两个疯子。
这个小杜,汽车不都是一样的吗,开那么快干什么!杨三强抱怨道。
司慧敏和韩美玲这两个小姑娘做在后座也都连声附和.
阿盛哥哥就是这样,我和阿玲在车上他开的还没这么快,回去我要告诉杜阿爸,哼!司慧敏非常不满意小哥哥开车不带她一起。
司慧敏跟杨三强也算自来熟,没聊几句就三哥、三哥的叫上了,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可以叫杨大哥,杨小哥,山姆都可以,怎么就跟黄富贵家的那些仆人似地喊杨三强三少爷。
韩美玲还是有点认生,杨三强一直和司慧敏聊天她就在一边安静的听着,也不插嘴搭话。
司慧敏知道杨三强通晓闽南语和粤语,聊天的时候非常随意,经常一句话说两个方言,偶尔还会间杂一句英语,杨三强非常熟悉这种聊天方式,在华埠长大的孩子好像都这样。
司慧敏没有回国过,几年前阿爸回国时候她正在上学就没跟着回去,所以一路上一直问杨三强国内的事情。当然主要是聊临海的事情,其他地方杨三强也了解不多。
杨三强给两个小姑娘讲临海的一些景点,一些故事,当然主要是说说临海的各种美食。为了照顾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韩美玲,杨三强一直用英语聊天。
杨三强讲起公共租界内的天后宫,因为经常带着龙凤胎兄妹逛这里的庙会,所以杨三强对天后宫也是了如指掌,比如哪家的美食好吃,哪家的糖人花式多,哪家的玩具更新最快等等。
忽然一个脆生生的声音说:我和二姐也最喜欢去逛天后宫的庙会,姆妈还经常带着我们去听戏呢!
杨三强自然而然的接话说:嗯,那里的戏台每天都会有戏上,一台戏最多就连唱三天,戏本子换的可快了。忽然也意识到这个搭话的人不是司慧敏,就回头对这个终于开口聊天的小姑娘笑了笑。
一旦开口说话了,韩美玲原来的陌生感很快就消失,也叽叽喳喳的回忆起自己对临海的记忆,因为离家多年好些地方已经记不清,想到什么地方还会兴奋的拍杨三强的座椅不断求证。
杨三强对临海无比熟悉,哪条路,哪个方向,甚至连韩美玲在临海的家所在的街都知道,能说出那条长街上有哪家理发店,有哪家的包子好吃,有哪家的开了挺多年的裁缝铺关门了。
讲到韩美玲最熟悉的地方,小姑娘更是开心,不停的打听自己小时候经常去的几家铺子,还跟一旁的司慧敏说她家附近的桂花糖有多好吃,来美国后在华埠就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糖。
两个小姑娘开启了叽叽喳喳的聊天模式,不断的讲自己可能已经说过好多次的小故事,杨三强不知道啊!还不时的问问三哥你知道不。
一路上两个小姑娘的聊天中杨三强倒是知道了不少两家的故事。
韩家从事机械进口生意,身为买办大商人的韩美玲父亲一直往返于临海和波士顿。
韩美玲的父亲就像很多很多成功商人一样,有一个悲惨穷困的童年。为了生计跟随亲戚出洋讨生活,辗转奔波来到美国,在一家茶叶店打工。机缘巧合结识了一帮来美国留学的同龄人,在那些好朋友的怂恿建议下萌生读书的想法,带他出国工作的亲戚当然会反对这种异想天开的笑话。
韩家父亲被激起的读书念头却再也按捺不住,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幸而遇见好心人帮助,不但有了谋生的活计还接受洗礼入了教会,从此韩阿虎有了一个英文名字韩查理。逃到美国南方的查理进入了一家教会大学读书,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传教,并且在教会学校教书。临海就那么大,查理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屡受来自欧洲国家的传教士同行排挤。
传教进行不下去,查理转换思想搞了一家印刷厂,印刷圣经,谁知道竟然赚得一大笔钱财。后来查理又利用在美国的关系从事机械代理,更是赚得盆满钵盈。
从小经历的苦难和成年后遭遇的一切不公平对待让韩查理在遇见双花红棍这个民族联盟会创始人之后就死心塌地的跟随他的脚步。韩阿虎想也改变这一切,作为牧师的他不用像王祯他们那样直接拿起武器挑战控制整个国家的盛朝,拥有万贯家财的善于经商的韩阿虎利用自己的长处,不但倾全家财力助力民族联盟会也负责为民族联盟会在海外筹集巨额经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