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里的皇帝,能看到的,能听到的,永远都是——别人愿意让他看到,愿意让他听到的!
比如袁世凯看的报纸——就是精心“制作”的嘛!
这都是经验。
就算是科技时代的皇帝,资讯这么发达的情况下,依旧难逃这个定律。
君不见,有种东西会“屏蔽”、“筛选”……
实际上,皇帝和臣,是两个极端。
只要立根不歪(比如“我圣清”就不在此列),皇帝追求的是——秦始皇想要的万万世!
必须要细水长流,必须要国泰民安。
对待百姓,是必须要妥协的。
皇帝要的是王朝长世久存!
而臣……
自从科举制以来,明面上就成了流水的“大臣”。
利益短暂化的现实状态,就会造成——利益短促、爆炸化!
敲骨吸髓,都是轻的!
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像徽州郑氏那样——捞取了能让后辈硬生生躺吃等死两百年的财富,就是最高的追求。
这就是宋献策当初与李岩讨论,建议要废黜科举时,他的思维核心所在。
别说宋献策目光短浅——能够青史留名的人,某些特定状态下,眼光都是人尖子。
作为跟着李自成,抄了那么多大臣的宋献策……
眼光会差吗?
不过是看多了官员的腐败,想要整顿这个现象而已。
特定场景的重复刺激——思维陷入局限,就成了必然了……
而明代……
臣权——野蛮生长了两百年!
换句话说,官场的贪污现象,也就稍微比清朝轻了那么一丢丢。
——因为明代没有“议罪银”、“赎罪银”。
贪污的太过了,还是要丢官,掉脑袋的。
喜欢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