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点了点头,书文点的尤其大力。
“自然是不用,当初给他们挂挡的时候你们没有仔细看吗,上面都写着呢。”
“小妹,你又忘了,我们不识字自然是没有看到,若是这样就太好了,我还想着我们这钱白花了呢。”
“若是这样,真真是太好了,起码庄子还是有人干活,还是能转动起来的。”
他们在地里认真的种苗,结果门口不停的有人过来,刚开始都是不好意思开口,后来都是来借钱的,这事儿怕是传开了。春晓既然想好了帮他们一把,自然没有给他们脸色看,只说如今手上也没有钱,要等到明日中午她从镇上回来,让大家明日中午过来,大家得了她的话自然是不纠缠,纷纷感激的走了。
其中,最为扭捏的就是崔氏,也就是二牛她娘,站在门口半天都不说话,脸都憋红了,春晓实在是忍不了了,“崔嫂子,你也是来借钱的?”
崔氏一听猛点头,“春晓,以前的事情你大人不记小人过,我这个人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实则没什么坏心思,你不要跟我计较。我家那口子也等着钱救命呢。”说着就要哭的样子。
“崔嫂子,你明日中午来吧,我这会儿手头没有,明日中午给你,说好的,最多10两,我也不是财神爷托生的,我只能尽我最大的能力而已。”
“10两就行,家里还有一些存银,我知道,我明白,今日来你家借钱的人我都看到了,春晓,你是个好人,以前是我混蛋,以后我改,再也不乱说了。”这会是真的落泪了,不知道是得了应允感动的还是为以前的事情愧疚的。
春晓让她回去了,下午就这样在地里一直被来人打断的过了,经过大家的努力,棉花已经种下了四亩,剩下的第二日要早起全部种下。
第二日一早,春晓取了一张银票带着卤肉上了路,她到了酒楼交了肉,原本是要找黄明鹤道谢的,结果黄明鹤不在,她便让郑管事帮忙换了100两银票的碎银,放到了背篓的包袱了,接着她又去了庄子,检查了棉花苗的移种情况,又跟王实文沟通了种水稻跟麦子的细节,拿走了140两急匆匆的赶回了村子。
到村子的时候还不到正午,如今她手上的碎银有350多两,应该是能应付不少人了。
她刚到家就有人上门了,村子里的人大概盯着她在,前脚进村子后脚就有人知道了,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严家的人都在地里种棉花,春晓便让书文帮忙去把里正叫过来。
有些人不明白借个钱为啥要惊动里正。
春晓便与他们解释,他们不认识字,若是等会打欠条数目不对他们也不知道,还是里正在场对大家都好。大家听了纷纷点头,确实是这个理。
大家在院子里等得焦急,而且人越来越多,里正总算是来了,知道春晓要借银子给村里人,让他过来做公证很是欣慰。
“春晓,你是个仁义的,大家都会记在心里。”
春晓叹了口气,“里正,我知道大家都难,我自然是愿意帮忙,但是我能力有限,今日我去镇上酒楼请酒楼老板把生意的赚头给提前支出来了,就希望多帮些人,所以我希望大家自己能凑的也不要多借,机会也留些给别人,不然到时候别人凑不够这可就是关乎性命的事情了,当然,若是最后真的不够,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怪我,我尽力了。”
“你们家仁义,大家都知道的。”
“是啊,我知道柄发那人,之前我去借钱一直没有,他怕是真没钱了,如今你肯搭把手,大家心里都是有杆秤的。”
周氏跟严柄发正凑在院子门口看里面的情况,“你是不是又背着我借钱给谁了?”人家可不会无缘无故这样说。
“哪有的事,算了,这乌压压的都是人,没啥好看的,里正在用不上咱们,咱们还是赶紧把苗全部种了,这苗放久了都蔫吧了。”说完就跑回了地里。
周氏觉得他这是典型的做贼心虚。
里正坐在春晓的旁边,装钱的背篓就放在二人的中间,笔墨纸早就准备好了,上来一个人报了借款数,里正就写个借条让对方按手印,春晓则负责拿银子。
借钱的数目五六七八九十两都有,不过借10两的人最多,崔氏也借了10两,没多会儿里正手就写酸了,于是又换成春晓写,他递银子,有些村里人春晓不熟,里正便给她报名字,最后接近360两银子全部借出去了,却还有几个人没有轮到,那几人都要急哭了,怨自己老实来的晚,怨自己倒霉,春晓也很是于心不忍。
最后还是里正站了出来,说春晓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他不能一点作为都没有,让那几个人跟着他回家拿银子,借钱的事情就以这样的方式告一段落。
方氏今日没有来,周氏昨日找张氏拿了10两银子再凑上自己的10两余银已经给方氏送过去了,方氏看到周氏就抱着她哭,周氏跟方氏一起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见她哭,两人便一起哭了一场,事情都是周氏回来讲的,春晓虽然没有看到那个场景,但也明白一个母亲碰到这种事情的辛酸,她真想把那个闹兵变的藩王拉出来斩首泄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