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春节前夕,一帮人齐聚在沈小北的四合院,准备今年一起回黑水村和白驹村过年。
沈小北和四个孩子,高红棉和段东林带着两个孩子,邓育良和刘娟带着一个孩子,马德亮和柯小莉带着两个孩子。
七个大人,九个孩子,热热闹闹的。
大家欢聚一堂,聊得正兴时。
邓育良突然站起来向大家宣布道:“小北,东林,德亮,我和娟儿决定,等鹏鹏今年高考结束了,就回咱们双河县定居了。”
“啊?怎么这么突然?”
“是啊,邓哥,你在单位不是干得好好的吗?”
大家听到邓育良的话,都感到很震惊。
大学毕业后,邓育良在京市的一家农业研究所一直干到现在,听刘娟说他一直干得挺好的。
而且,他们单位也分了房,不过,因为只是一个单间,厨房和厕所都得和别人共用,不大方便住一家三口。
所以他们前两年又在京市买了套小两居。
买的那房子虽不大,但住他们一家三口还是挺温馨舒适的。
大家都以为,他们一家人肯定是要在京市长期定居的,谁都没想到,邓育良竟然突然下了这么大一个决定。
要放弃在京市的稳定生活,回十八线小城定居,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如此魄力的。
见大家都如此意外。
邓育良一脸笑容地回答大家的疑惑道:“我是学农业研究的,当年高考填这个志愿时,我其实就是想着以后回农村生活,为农村的农业发展能做一点小贡献。”
“我在京市已经从事了八年这方面的工作,鹏鹏再过半年也高考毕业,马上要就读大学了。”
“我觉得,我也是时候回农村去,把自己这些年所学回馈给更需要我的地方了。娟儿也支持我!”
“娟儿这么多年虽然跟着我在京市生活,其实,她跟我一样,还是更希望回到老家,回到农村去。”
“京市对我们俩来说,归属感始终不强,我们还是对农村的感情更深,更有牵挂。”
“啪啪啪——”
听到邓育良这番朴素、真挚、充满理想与情怀的话,沈小北感动佩服得不由自主鼓起了掌。
其他人见她鼓掌,也跟着纷纷鼓起了掌。
见自己的男人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赏,刘娟忍不住眼眶湿润。
心里深感欣慰,自己此生能如此幸运,嫁给了一个既懂小爱亦有大爱的好男人。
他俩的儿子鹏鹏也一脸自豪地为自己的爸爸用力地鼓起了掌。
“邓哥,你真是让小北刮目相看,小北支持你回去!”
“我也支持!”
“我也支持!”
“呵呵,谢谢大家的支持。”
听到大家的掌声及支持,邓育良顿时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对于他来说,这个决定只是他的私事。
他本不想这么正式高调的跟大家说的。
但是一想到,这可能是他们这一大帮人在京市最后一次像这样团聚了,机会难得。
索性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告诉大家算了。
邓育良决定回他们下乡的地方去参与当地农村的建设,这事对沈小北心里的触动,远比她此刻脸上所表现出来的要大得多。
在京市生活这十几年,她参与投资的产业,大大小小的不少。
的确帮社会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特别是在炎山市的产业,对于她来说,纯粹就是一种情怀。
因为对那个曾经生活过半年的城市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有一份特别的牵挂。
所以便想着为那个城市切实的做点什么。
但对于她和邓育良他们共同下乡的地方,也是他们共同找到爱情,建立了小家的地方。
这些年来,她反倒并没为它做什么。
不是未曾想过,只是一直觉得这事还没那么迫切。
总想着,再过几年,等自己的经济实力再强大些,再去为它做些什么。
可今天听了邓育良的这番话,沈小北也当即果断的决定,还是择年不如撞年,就今年好了。
等过年回去,她决定找村干部和乡干部谈谈。
想致富,先修路。
她个人愿意出一笔资金,帮乡里和村里那些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先修修。
等路修好了,再回去实行她的第二步计划。
90年的这个春节,因为要干这件正事,回到黑水村后,沈小北忙得很。
她又不想这个事被太多人知道,所以,除了段家人,她也没对外人说。
段家人对她要出资帮乡里和村里修路,全部都表示支持。
特别是年事已高,但近年来身体却又出奇的逐渐硬朗一些的段老爷子,更是对她这个孙媳妇大加赞赏。
夸她格局大,是整个段家的骄傲。
段西川听到爷爷如此夸赞自己的媳妇儿,也是一脸的与有荣焉。
笑着对沈小北打趣道:“丫头,我都有些嫉妒你了!我自小在孙子辈里,一向都是最让爷爷骄傲的一个,可如今,我竟然排在你之后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