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逢纪三人出言劝说,袁绍便开口道:“许攸所言甚是,只要没了冀州的支持,张昊不足为虑!”
“主公,”辛评道:“若主公意在冀州,何不先遣一支奇兵突袭黎阳,然后逐渐经营黄河南岸,多造船舶,修理器具,再分别派遣精锐骑兵骚扰对方的边境地区,让他们不得安宁,而我方则有充足的时间将境内的不安定的因素解决掉。”
“主公不可,”许攸皱眉道:“辛评目光短浅如何能看出其中利害,若不趁着张昊的援军还未汇合分而击之,待张昊大军集结完毕后,咱们也就失了先机,再要与之交战就难对付了。”
逢纪开口道:
“救乱平暴,叫做义兵,恃强凭多,是为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必亡;
武平侯张昊挟天子以令诸侯,行车骑将军事,在名义上可称为义兵,而咱们没有任何理由进军冀州,北征之举,实在违背义理。
何况,战胜之策,不在先后,
张昊大军久经战阵,士卒精悍,冀、青两州皆是其经营多年之根基所在,冀州牧崔琰,青州牧田丰皆是经世之才,有他们坐镇两州,可保法令通畅,后勤不乱。
去年咱们数十万联军,被十余万张昊军打得土崩瓦解,这还是张昊只凭借司隶两郡的支持,如今的张昊军更是拿出了家底与咱们交战,兵势早已今非昔比也。
如今,舍万全之术而起无名之兵,在下着实是为主公担忧啊!”
郭图站出来,笑道:
“呵呵,武王伐纣,不曰不义,何况,咱们出兵是在讨伐他武平侯张昊,而非讨伐天子并不是师出无名,再且说是他张昊主动与我家主公开战,我等不过是先发制人行抵抗之事;
如今,主公联合曹操,两军联合,文武将校无不齐心协力,天下士族门阀也都支持我家主公,若不趁此主动出击,实在是犹疑不定的过失啊,天赐良机不把握,将来必会反受其祸。”
说着,
郭图朝辛评微微拱手道:“辛评之计,确实稳重可靠,但这不是见机行事的灵活变通,而是消极应战的保守之态。”
听完郭图之言,逢纪三人也都不知道该如何驳斥了。
不得不说,郭图的文采着实让人叹服,不仅引经据典,还将如今的局势分析得明明白白,更是将大义硬生生的扯到了袁绍这边,
就好像袁绍不主动出击,就是不义,就是不遵循天道一样。
当然了,
北征之事,本就是袁绍的心意,
不为别的,为的就是一雪前耻,毕竟在之前与张昊的两次交锋中,袁绍都是吃亏的一方。
如今,
自己联合曹操的兵力共有十五万,比张昊的十万兵马还多了不少,况且张昊的兵马并未完全汇集与一处,而自己的兵马早就集结完毕了。
若能将张昊的冀州军和青州军逐一击溃,将极大的打击张昊的军心士气,不仅如此,还能将冀州的钱粮劫掠一空,从而壮大自身。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次绝佳的良机。
“我心意已决,打算即刻出兵北上!”
三日后,
逢纪、审配、辛评三人再度向袁绍进言,劝说袁绍不要北征,
袁绍大怒,令人将三人赶出了府衙。
许攸、郭图两人趁机进谗,称逢纪在军中的威望太高,许多将领对其都颇为信服,一旦逢纪联合军中将领对主公进言,势必会影响军中士气。
于是,
袁绍便将逢纪关押了起来,同时还让审配和辛评负责粮饷的筹措,一旦没有在既定的时间内筹措出足够的粮饷,军法从事。
…………
二月,
袁绍、曹操引兵十五万率军北上的消息传到了正在赵郡邯郸,张侯爷正在兵器工坊内视察工作。
得知此事后,
张侯爷立刻带着力士营黑甲,昼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黎阳。
由于张侯爷骑的是火流星,在马力上自然是能够日行千里的,可一众力士营黑甲们,因为马力的原因,自然是被张侯爷甩在了后面,可见张侯爷是真的着急了。
好在这里是冀州,境内的山匪贼人早就被清理干净了,有军纪司在境内反谍,敌方实力很难进的来,就算能进来几个,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所以,
张侯爷也就放心大胆的赶路,也不怕遭到歹人的刺杀。
回到黎阳后,已经是深夜了。
也顾不上众位将领是否已经休息了,赶紧让人在城楼上击鼓聚将,张侯爷要召开军议大会,黎阳城内,偏将以上者,全部参加,
同时,直接下达了四道命令:
一,黎阳城内的青壮,全部编入辅兵序列,由张辽和朱灵亲自督训;
二,让燕县的胡骑军立刻渡河北上,保证黎阳后方粮道的同时,尽可能的将魏郡储备的粮草运往黎阳;
三,城内所有工匠开始全力打造床弩、投石器;
四,将以黎阳为中心,方圆十里内的树木全部砍伐,以做器具的材料和檑木的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