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内容已经在上一章补齐。
……
亦就在这时,
不知哪里来的一阵微风,带动着火焰,开始跳动。
似乎是对张昊所说的话,做出了反应。
这一幕,让张角和张宝都为之震惊。
张昊长舒了一口气后,看向张梁的牌位,
朗声道:
“三叔,子楚来看您了!”
说着,高举线香,三拜。
继续道:
“广宗一战,您带着数万黄巾军,生生的将皇甫嵩的官军牵制在广宗城外,数月之久。
这几个月,
二叔得以招募数万大军,而我,也做好完全的准备。
我趁着广宗的战局陷入焦灼之态,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我的目的,就是名正言顺的接手冀州,经营冀州,将冀州当做立身之本;
与此同时,也保全了其余的黄巾军,让他们得以喘息,得以发展。
三叔,您,居功至伟,死得其所!”
言罢,
张昊将手里的线香插入香炉,然后又取出三支线香,对着张尘的牌位,朗声道:
“尘哥儿,阿弟来看你了。”
接着,又是三拜。
然后咧嘴一笑道:
“尘哥儿,阿弟给你送下去的头颅,可收到了?
青州一役,咱俩配合多默契,我冀州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青州全境,不仅如此,高览麾下的五万青州黄巾军,改旗易帜,
一夜之间,
我张昊麾下不仅多了一州之地,还多了五万劲卒,就连兖州、豫州、徐州的隐患,也一并被你消除了。
至此,
我便有了与朝廷,与群雄分庭抗礼之势!”
插上香后,
张昊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后,咂巴了一下嘴,然后又端起了一碗酒,对空遥敬道:
“诸位叔伯,诸位黄巾军兄弟!
我爹说的没错,我挟天子以令诸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待解决完幽州的公孙瓒和曹操之后,长江以北之地,都由我说了算。
届时,
我会将太平道的意志通过我的方式,传扬出去,让你们的亲人,后代不再受到恶霸的欺凌,不再受到朝廷的压榨,不再饿肚子,不再风吹雨淋!
我会用行动来告诉你们,你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你们将希望寄托在我张昊的身上,是不会错的!”
说完,
张昊将碗中的酒水,洒在了地上。
……
无名殿外,
典韦抬起头,看向西落的太阳。
夕阳的余晖照射在翻卷的云层上,呈现出一片耀眼的金黄色。
当金黄色的阳光映射在他们的黑色甲胄上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阵暖意,让人奇怪的是,这些暖意浸透人心。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外淘气归家的孩童,被母亲拥入怀中一样。
不知为何,
很多性格刚毅的黑甲卫,在这一刻,都流下了眼泪,好在有面盔遮掩,这才不怕被人看到。
直到余晖渐淡,
众人的情绪才得以平复。
“吱呀——”
无名殿的门打开了。
典韦赶紧抚去脸颊上的泪痕,转身迎了上去。
出来的只有张昊,并未见到其他人,典韦自然也不会多问。
张昊抬头看了一眼天色,然后扭过头,看了一眼那条甬道入口,沉默良久。
他明白,自己在下面说的那些话,足以让父亲和二叔消化一段时间了,
他们有的是时间,但对于自己来说,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侯爷,信都那边传信过来,朝廷派来的人到了,目前被崔使君安排在驿馆。”典韦说道。
张昊淡然道:
“是时候该回去了。”
典韦一愣,不禁问道:“是回信都么?”
张昊看向典韦,咧嘴一笑道:“当然是回洛阳了,本国公得赶紧回去看女儿去。”
其实在衣冠冢内,
张昊把该说的,都说了出来,目的,也是想把父亲心里的心结给解开。
有些东西,站的角度不一样,看待问题的态度和感受也就不同。
父亲张角,太平道和黄巾军的首领,是他一手发动的起事,对于他来说,跟随他一起起事的老兄弟们,都是如亲人般的存在。
但站在张昊的角度,他很清楚黄巾之乱的结局是什么,也更清楚父亲、二叔、三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
他得用尽一切办法,去改变这一切。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黄巾军中自有的体系,和不成熟的管理机制,以及大部分人的滥竽充数。
太平道信徒号称百万,黄巾军号称数十万,
可是,真正心怀理想抱负,将太平道意志当做信仰的人,又有多少呢?
恐怕,连十之一二都没有吧。
大部分人,都是打着黄巾军的旗号,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烧杀劫掠,扯着大旗,满足自己的私欲。
人性这东西,可信,也不可信。
纵观华夏这几千年的历史,王朝更替,农民起义成功的又有几例?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