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变态的就是这四人组,钢琴的这个人应该叫做迪奥吧?迪奥傅,听说是来自于华国的一位钢琴学生,一年前拿下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与此同时拿下了当年的最佳钢琴协奏曲的称号,很厉害,不仅如此,在一年后他第一次进入鲁尔钢琴节,他就直接拿下了今年的年度最佳新人,或者叫做鲁尔钢琴节的最佳成就奖!这种人应该是全球到处跑的那种吧?为什么他还在练琴?”
他怎么想都没有办法想明白,阿格里奇他是知道的,阿格里奇是属于那种半年不练琴,一练琴练半个月的那种,她最为引以为傲的技能,便是她的练琴效率。
单纯讨论练琴效率,她可能是全球第一的钢琴家。
因为太过于紧张,她能一晚上练成别人半年的作品出来,连续练习十个小时。
而她同样也能半年乃至于一年不练琴,状态还不会下滑。
这个迪奥很明显和阿格里奇差不多,虽然名气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很不错,在全球也能够有得上名声的那种。
从来没有听过他不练琴的传说,那么也就意味着,傅调他应该是天天练琴的。
而这样一位天天练琴的钢琴家,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刚刚开始之前,居然还在练琴?
他还不是那种保持手感的练习,而是很努力的在练习,练习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十个小时起步。
开什么玩笑???
鲁斯看着傅调满脑子疑惑,他怎么想都没有办法想象出来傅调这样的人每天练琴十个小时。
总不能他们带手机进去玩,然后一边玩手机的时候一边练琴……个屁啊!
他们都是成名的钢琴家了,又不是音乐学院里面的学生,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是如果不是带手机去琴房里面玩,他们怎么能在琴房里面呆十个小时?
这个也太离谱了。
不仅仅是傅调,还有他身边的其他人。
作为一名音乐记者,他对于音乐家不要太过于熟悉,就算是不怎么出名的也同样如此。
只要他们能够有一点点的名声,例如卡米洛这样的,他就能将这群人的底细把个透彻。
依旧是比如说卡米洛,别人可能并不知道他的水平究竟如何,但是他作为一名记者是知道的。
这个人最近在柏林爱乐团那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他一个人带动了柏林爱乐中提琴的发展,让这个乐团获得了更多新生的力量。
名声不显并不代表着这人的水平状态不行,仅仅只是意味着,这人没太多的名声,仅此而已。
而卡米洛这样的未来乐团中提琴首席,他也没有展现出任何一点点作为首席的骄傲,反而陪同傅调练习了整整十个小时没有任何的松懈。
最起码,他在琴房里呆了十个小时。
其他的两人就更不用说了,一人是大提琴的未来希望,如同马友那般强大。
另外一人则是小提琴的技巧狂魔,走的是帕格尼尼方向的。
这样的任何一人正常来说应该都是在全球范围内顶级的艺术家,他们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基本上并不会写和那群普通人一般天天练习那么久。
因为他们的基本功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而他们所出现的问题,仅仅只是在音乐的细节处理上。
这群人在音乐节之前这么努力的练习,那么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他们在追求音乐的极限,看看自己能够将音乐演奏成什么模样。
第二,那就是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等一下要上台演奏,他们现在的行为只是……临时抱佛脚。
这两个可能让鲁斯去思考,他觉得自己更为倾向于第一个可能,而并非第二个。
萨尔茨堡音乐节是是一个什么模样的现场啊,世界上几乎最强的音乐节和你开玩笑的,如果你什么准备都没有就这样直接跑过去,用几天的时间准备音乐节,那么你将会只有一个可能。
成为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笑话,成为全世界艺术家的笑话。
而这群人之中的任何一人能够承受的起这样的后果吗?
很明显没有任何一人!
鲁斯看着手中自己拍摄的照片,低着头会想起自己当时第一次遇到傅调以及卡米洛的场景,电梯里傅调的严肃以及卡米洛的乐观,不由得眯了眯眼睛,缓缓摇头。
“看来他们对于自己的演奏,期待的不行啊!”
叮!
鲁斯放在一边的电话突然响起,鲁斯看了一眼上面的号码,脸上的严肃立刻散去,变得谄媚了起来。
“喂?主编?中午好,希望你有一个美好的一天,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有什么事?鲁斯!我提醒你一声,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给我发你新的稿件了,虽然我知道你写音乐类稿件并不容易,古典音乐总不能像是那些狗仔一样追着那些音乐明星到处跑,追逐人家的隐私什么的,但是……你是记者!听到了吗?你是记者!劳资他妈的给你钱并不是给你在外面潇洒的,劳资要的是报道,是关于各个艺术家的专访!你他妈的听得懂吗?我问你一句,劳资的,稿子呢?它,在哪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