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一首作品究竟讲的是什么,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一首作品的诠释和肖邦的其他三首叙事曲完全不一样。
这不是一个戏剧性的史诗,而是更为的贴近于淡然的抒情,比之前第三叙事曲还要柔和一些,一直到最后才有一丝丝的爆发。
但是如果这样理解这一首作品,那就完全错了。
这一首作品实际上是肖邦在晚年时期心情的自我抒发,表达的是肖邦自己的想法,这才没有任何的标题。
在这一首作品的结构上也不是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那种纯粹的叙事曲结构,而是一种奏鸣曲与变奏曲相结合的方式,让音乐之中的那种忧郁以及幻想表现的更加具有感情色彩,也更加动人。
之所以称呼这一首作品为奏鸣曲式,是因为整套作品的结构架构和奏鸣曲相同,都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这样的表达。
而称呼这一首作品为变奏曲,便是因为这一首作品的第一主题,肖邦将其连续进行了四次变奏。
也就是以奏鸣曲为骨,变奏曲为皮,这才共同构建出了现在的这一首被誉为肖邦叙事曲艺术巅峰的作品,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
傅调的脑中过了许多这一首作品的信息,不由得沉默了许久,这才将自己的手抬起,放在钢琴键盘之上。
虽然说这一首作品为奏鸣曲与变奏曲的结合,但是如果伱用奏鸣曲或者变奏曲的方式去理解诠释这一套作品,那么同样也是错误的。
这一首作品之中的感觉更难把握,能够弹的好的人,大概也就只有仅有的那么几个。
例如……
齐默尔曼。
他的神专,肖邦全套叙事曲简直听的人头皮发麻。
那么傅调的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随着众人喘息声消散,傅调的手指也在这一刻落下。
手指落下的瞬间,声音并不巨大,却犹如平地惊雷一般,炸碎了众人的思绪。
几乎所有人都感觉自己脑瓜子要炸开了。
明明是双手同时落下,但是左手旋律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右手旋律也在逐渐增强,突破众人的思考,如神迹降临一般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只是开场的一段最为简单的旋律,却已经将傅调的实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已经没有任何人的脑中还能有任何思考的能力在其中,他们只是茫然地看着面前的傅调,认认真真地听着傅调的诠释。
傅调的手指平静且平稳地按在钢琴键盘之上,你从他的演奏之中你听到的一切,你都没有办法从他的手指运动上发现出来。
他的手与钢琴成一个完美的平行线,在钢琴上飘动,诠释出一段由弱到强的演绎。
正如同船歌以及幻想波兰舞曲一般,一股忧郁且带着幻想的情绪从傅调的手指中流淌而出。
真的,真的好美……
美到不可方物。
美的头皮发麻。
美到让人没有办法说出任何话来。
之前的第三钢琴叙事曲可能是如同情侣之间的温柔,那一种美感依旧还仅仅只是依存于男女之间的,小且自私的美感,而到了第四钢琴叙事曲,便已经彻底抛弃了这一切,变成了美的形容词。
你从傅调的演奏之中你只能听出那种美,听不出其他任何的杂质。
并不是因为傅调演奏的不好,缺失了肖邦作品的灵魂。
而是因为……
傅调将音乐之中的美感不停放大,放大,再放大。
放大到了极致。
放大到了你就算观察都只能观察到一个细节的程度。
让美成为视线之中的全部。
与此同时,在美之下,傅调依旧做了许多许多的努力,让音乐本身的内涵并不会缺失。
“真的好美……”
石原广美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其他任何的想法,她痴迷地看着舞台上的傅调,咽了一口口水,目光中带着一丝浓雾般的迷茫。
“他演奏的肖邦,真的好美啊,这个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真的,真的,好美……”
她已经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词语去形容她所听到的一切。
她的脑海里现在也只有美这一个概念存在。
她听过不知道多少人的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可是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将美做到这么浓郁的地步。
甚至美到让人丧失语言的能力,只能在那个地方喃喃自语喊着好美。
石原广美听着舞台上傅调的诠释,她的面前仿佛出现了她的过去。
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无忧无虑地在海滩跑动,带着嬉笑与欢愉。
还有她第一次去坐邮轮。
还有她第一次划着小船……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她眼前的走马灯似乎都是和水有关的,但是她就是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这些她生命中最为完美的场景。
她听着傅调的演奏,身体不由得舒软,躺在椅子上没有办法动弹,就这么微笑着看着面前的一切,想着过去的美好,嘴角不住上扬,而泪水,则是顺着眼眶缓缓流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