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您”朱棣担忧的道。
“咱没老。”朱元璋心中是不服老,道:“怎么,你以为咱走不动路了?”
说完,朱元璋又道:“这北平府第一届划龙舟大赛马上要开始了吧,到时候也咱也要看看。这李逍建立包含舍区的新构架,能不能同时组织出千村同赛规模。”
这才是朱元璋最为期待的事情。
这次端午节的划龙舟大赛,是京师管辖范围内,一千个村同时参赛,这种规模的活动,难以想象,到时候定然是人山人海。
如果划龙舟大比能够顺利进行,那证明什么?
证明这样的组织机构下,打通了皇权不下乡的困局,政令从上至下,一令通行畅通无阻,这对王朝的统治有莫大的帮助。
十年过去,北平府已经实现了在每个村落建立一舍区。
古代封建社会,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以土地为生,以村落为落脚点行生产之事。
光是北平府总共有接近一千个舍区,花费颇为巨大。
当地财政税收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舍区。
而事实上,舍区也的确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上交来的北平府新鱼鳞册以及各种台账更加规范清晰。
人口、每年出生人口、户数、犯罪人数、死亡人数.等等信息能够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朱元璋还暗中让锦衣卫去丈量土地,记载了多少就是多少,全无缩田隐绳的情况。
舍区将土地重新划分,出租给了百姓种作物。
府衙还成立了开荒队,是一份稳定工作,拿俸禄进行开荒,导致每年得耕地面积不断增多。
因为是划成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家里兄弟多的家庭,承包一百亩,甚至几百亩田劳作,产生的效益,比以往分散种植效率提升了许多,同样的土地,产生了更多的粮食。
粮食一半由府衙出资收购,作为储备粮食,保障粮价稳定。
另外一半,则是出售给市场或者超市,百姓自购,粮食充足。
再就是,土地整片整片的出租出去,税收在租出去的那一刻,就被舍区收上来,交给府衙,效率极高。
根本不用像以往一样,还需要家家户户的收税。
以往是依靠胥吏和当地士绅才能收上税。
加上除去了士绅免税这种制度,这造成北平哪怕是土地税收,也是任何一府的三四倍之多。
另外,舍区还有诸多好处。
朱元璋通过舍区整理出来的资料,发现北平府的人口出生率年年攀升。
今年达到了顶峰,新生儿是十年前的十倍,直接翻了十倍!
这样该是归功于百姓日子变好,不收人头税的功劳。
总之,舍区有千般万般的好处。
现在朱元璋很细期待,看看现在的组织架构,能不能凭借一府一府之力,举办如此规模巨大的活动。
这时,朱棣笑道:“父皇,儿臣也是很期待啊,这千村同台竞技龙舟大赛,那规模的确是历年,乃至千百年来最大的比试,真正做到了万民同乐!若是成了,必将流传千古,被后世人称颂,也证明了咱们朝廷下达政令,可以直接下达到村落。”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是啊,可眼下只有北平有舍区,想要普及全国,支出巨大,乃是天文数字,几乎不可能,只有将全国都变得如北平一样富有才行。”
朱棣道:“儿臣正在朝着这方面努力,必能办到。对了,那日李逍和高煦也会去参加划龙舟,到时候有好戏看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朱元璋不由一笑道:“这两小子,真是玩心重,他一个国公去参加,这样岂不是有失公允?”
朱棣笑道:“北平城里也划分了十几个舍区,他们两人是代表了各自的舍区,身份是百姓,不打紧的。”
朱元璋哈哈一笑:“那咱可真是期待啦,这才是与民同乐,若不是咱老了,定也要去参加.”
这两日来。
李逍在国公府所属的舍区之中,以平民的身份参加了划舍区划龙舟队伍,进行龙舟训练。
“终于悠闲了啊。”
李逍有些感慨,之前的十年每天忙的跟狗一样。
特别是那个创业基地,举办了三届,每次李逍都是亲力亲为,将后世创业的小点子给搬了出来,并且提供技术指导。
规模大的有养鸡,养鸭,养鱼,养猪,蔬菜大棚养殖.等技养殖术培训。
规模小的有家具打造,服装铺,鲜花铺,蛋糕铺,婚庆铺,二手房中介,劳务中介
更是亲手创办了药厂,水泥厂,化肥厂,自行车厂,炼钢厂,兵工厂
总之当前科技能匹配上的,李逍都是花费了大力气搬运过来了。
眼下除了没有电力,现在的北平已经比清朝末年还繁荣了。
接下来,李逍觉得没有必须继续拔苗助长,让他自己发展,无为而治。
只需要提供好的环境,科技水平就能随着时间推移,自动蹭蹭蹭的上涨。
“国公大人,您划船划的真好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