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你们三个。”
朱棣喝了口红酒,道:“现在该说说,你们三个去了倭国做了什么了吧?这么多倭寇应该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李逍端起酒杯,“岳父大人,敬您一杯”,喝了口酒,这才道:“都是小婿的主意,想要将倭寇一网打尽!这倭寇横行霸道,常常侵袭沿海,抢劫商船,乃祸患也,不除不行啊。”
朱棣撇了撇眉,道:“为了彻底除掉倭寇,所以.你们就把倭国给占了?”
李逍尴尬一笑:“原来什么都瞒不过岳父大人啊若是不占据倭国,这倭寇就会源源不断的诞生,也唯有这个办法了。”
好家伙,朱棣直呼好家伙。
为了除倭寇,就把老巢给掀了是吧!
不过他心中一喜,果然是把倭国给占了,故作不悦道:“即便是出兵,也需要跟朝廷请战啊,你这样擅自出兵,算怎么回事?”
李逍道:“岳父,这可是圣上准许的。”
朱棣皱眉:“圣上何时准许了?他也不知道此事。”
“不不不。圣上准许过了。”李逍解释道:“北平是特区,允许一切改革。”
朱棣哼了一声,道:“你占倭国,跟北平有什么关系?”
李逍笑道:“当然有关系,占据倭国,是为了除掉倭寇,除掉倭寇,是为了开海,开海就是北平的政策,您说这有没有关系?”
朱棣:“?????”
朱棣略显无奈这也能扯得上关系啊.
咦,李逍刚说什么?
开海?
朱棣惊讶道:“你要开海??”
李逍点头:“是啊。”
朱棣:“.”
朱棣咬了口煎鱼肉,细嚼慢咽,想了一会,拍桌子道:“对啊,如今倭寇一除,的确是能取消海禁了,我大明的瓷器、丝绸便能去其他小国换来钱财就能使得大明更加富有。”
“如今我大明国盛民强,也该去去海外,彰显大国风采!”
说着,朱棣喊了一声:“将马和喊来。”
李逍尴尬的解释道:“现在不叫马和了,小婿赐了马和郑姓,现在叫郑和。”
闻言,朱棣感觉自己跟女婿之间,有种说不来的默契.
不多时,郑和来到朱棣面前,“见过太子殿下。”
“郑和,听说这船,是你造出来的?”朱棣问道。
郑和拱手道:“回太子殿下,是臣所造。不过是永乐公提供的图纸,若是没有图纸,臣等也造不出来。”
朱棣微微颔首:“你跟着李逍也有数年了,该回来了,为孤办事,可还愿意啊?”
虽然是李逍给出的图纸,但若是没有才能也造不出这样的大船,在海上航行也是需要经验,朱棣看出来了,这郑和就是有这方面的才能,只不过被李逍挖掘出来罢了。
郑和哪敢不从,拱手道:“臣愿意,不过是永乐公.”
朱棣看向李逍。
李逍看向朱棣,拱手笑道:“此等人才,小婿借用五年已满足了,是该物归原主了。”
废话,还不赶紧麻溜的还回去,不然一直让北平府一府之地承担造船厂,那不得亏死了
“好!郑和,待这次回京,孤就请奏,令你再开朝廷造船厂,打造大明宝船,去探索大海别处其他的国家,彰显我大明国威!”朱棣正色道。
郑和激动地拱手,这本就是他心中的理想啊。
“领旨!谢殿下!”
大船航行五日。
大家在船上格外放松,每天就是晒晒太阳钓钓鱼。
朱棣还跟李逍几人谈论了如何处置倭国的问题。
朱棣也了解到,现在倭国并非是直接控制,而是半控制,扶持了傀儡皇帝把控局势,反对家族在激烈对抗。
李逍建议,不停地给傀儡皇帝军力支持,使其战争不断。
等倭国快分崩离析的时候,大明直接出兵灭掉所有驻扎在倭国的诸侯,随后强行纳入大明版图。
对于李逍的建议,朱棣也在思考,至于真正要怎么做,还需要回京之后更文武百官商讨一番。
一周后。
大船回到了海津镇(天津)码头停靠。
一行人踏上了回北平的路。
“我的天啊!这是什么路??”
刚踏入北平,朱棣就被眼前的柏油路给震撼到了。
他走在柏油路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又硬又结实,一眼望去都是十分平整,马车再这样的道路上行驶,速度会更快。
李逍道:“这是柏油路,如今北平的大路都铺上了这样的路。”
朱棣惊讶道:“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李逍道:“也没多少,全北平也就花了一千多万两。”
朱棣:“????”
朱棣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修路花了一千万两,闹呢?
李逍笑着解释道:“要致富,先修路。正所谓道路不畅,商贸不旺,一些地方明明有好东西,却因为道路不变,无法运送出去贩卖,果子满枝却烂在枝头,十分可惜,这就是修路的意义。”
“咱先不说这个,也不问你这钱从何而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