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克地区和加泰罗尼亚地区一样,在第二共和国时期获得高度自治权,佛朗哥时期又被完全剥夺,后因1978年新宪法成为西班牙两个最早恢复自治权的区域之一。
尽管新宪法对自治区的权职和地方自治进程有明确规定,但巴斯克地区素以独立的历史文化背景着称。
巴斯克民族主义还一直与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纠缠难分,是西班牙中央政府长久以来的一块难以治愈的心病。
毕尔巴鄂竞技足球俱乐部则是巴斯克地区体育运动和民族精神大旗的扛旗手。
为了保持巴斯克足球的纯粹性、守护巴斯克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俱乐部坚持从自己的来萨马青训营中选拔球员,坚持球员必须具有纯正巴斯克血统,拒绝引进来自西班牙其他地区的球员和外籍球员。
西班牙足坛曾善意地评价毕尔巴鄂竞技足球俱乐部具有“堂吉诃德精神”。
足球运动在西班牙具有铸就社会凝聚力和加强民族情感联系的能力,它常激发起不同地区的民众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群体性认同感。
随着佛朗哥政治生涯的终结,西班牙在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从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平稳过渡。
以有序的方式将民主植入政治社会的肌体,自1986年加入欧洲共同体后,西班牙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之一。
迅速崛起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十三大经济体。
西班牙更加开放的经济政治环境对足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2年,西班牙首次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虽然西班牙队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起到了传播西班牙足球文化与宣传西班牙足球新形象的效果。
世界杯以后的西班牙联赛迎来了一批国际知名球星的加盟,1982年巴萨引进了马拉多纳,虽然没能为球队带来冠军,但昭示着俱乐部构建新的足球体系以对抗皇马的雄心。
1987年克鲁伊夫担任巴萨的主帅,逐渐将全攻全守的荷兰足球理念移植进巴萨足球的思想精髓之中。
但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足球仍然是皇马的天下。
在佛朗哥离开至1991年巴萨“梦一”王朝建立之前,皇马夺得了16个联赛冠军中的9个,尤其是1986年荷兰人本哈克成为皇马主教练以来。
在其治理之下,被誉为“皇马皇冠上的五颗珍珠”的布特拉格诺、米歇尔、桑切斯、巴斯克斯和帕德萨等球星大放光彩,连续帮助球队获得了1986~1990年西甲五连冠。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巴塞罗那的“美丽足球”崛起,被誉为巴萨“教父”的克鲁伊夫带领巴塞罗那获得了西甲四连冠。
并于1994年获得了俱乐部历史上首座欧冠奖杯。
此时,虽然西班牙足球在两家足球俱乐部的引领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此前西甲俱乐部都采取传统的会员制。
由于会员制俱乐部具有“球队花钱,会员埋单”这样的传统特点,俱乐部领导很难在经费问题上绷紧“量入为出”这根弦。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负债累累成了众多西班牙足球俱乐部的共同特征。
为了避免足球经济崩盘的命运。西班牙政府于1990年颁布特别法令,推进俱乐部体制改革,即推进俱乐部现代化公司企业制度的建立。
这从根本上扭转了西班牙足球的发展颓势。
进入2000年以后,西甲联赛逐渐在皇马和巴萨两大俱乐部的竞争中走向崛起,皇马在主席弗洛伦蒂诺·佩雷斯的带领下奉行“巨星政策”。
致力于打造豪华至极的“银河战舰”,菲戈、齐达内、罗纳尔多、贝克汉姆、欧文等巨星相继加入皇马。
而巴萨则依靠拉玛西亚青训营对本土球员的系统化培养以及在引进罗纳尔迪尼奥等超级球星以后,逐渐恢复了巴萨“梦之队”色彩。
两强的竞争逐渐升级,从齐达内领衔的“银河战舰一代”与罗纳尔迪尼奥领衔的“巴萨梦二队”之间对决升级到C.罗纳尔多领衔的“银河战舰二代”与梅西领衔的“巴萨梦三队”之间的对抗。
西甲联赛跻身世界足球联赛第一方阵。
同时,在马德里竞技、塞维利亚、瓦伦西亚等准豪门球队的帮衬下,西甲联赛也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良好格局,即便西班牙也遭遇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西班牙足球产业仍然稳定运转。
从2008年欧锦赛夺冠开始,西班牙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大赛、区域大赛、各大联赛屡创佳绩。
之后的10年内,西班牙俱乐部夺取了七次欧冠冠军和五次欧联杯冠军。
国家队在2008年、2012年夺得欧锦赛冠军,2008年7月国际足联的积分排名中历史性地登上首位。
2010年获得南非世界杯冠军。
四年之内两次斩获欧锦赛冠军和一次世界杯冠军,西班牙足坛和国际足坛普遍认为,这是“红色军团”统领天下的时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