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进攻中,罗本在底线附近持球,遭遇齐沃和潘德夫的包夹。
罗本选择内切往弧顶方向带。
潘德夫跟防罗本,萨内蒂协防,两名球员一起压缩罗本的持球推进空间。
由于罗本无视空位的队友,萨穆埃尔认定罗本将会起脚射门,于是迅速跑出禁区来封堵罗本的射门角度,并成功破坏罗本的强行射门。
防守球员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令罗本又一次试图展开的个人秀无疾而终。
实际上在本次进攻中,施魏因斯泰格在中路是没有人盯防的,如果罗本能够选择横敲,将会形成一次很有威胁的远射。
在穆里尼奥的防守体系中,边前卫的防守任务是比较重的,常常需要回撤帮助边后卫进行协防。
由于拜仁方的进攻核心罗本非常活跃,在边路的能力也十分突出。
所以我们在比赛中,可以多次看到左边前卫潘德夫回撤协防,避免齐沃过于狼狈。
国米的第一粒进球,只经过四个人的配合。
麦孔后场断球回传给塞萨尔,塞萨尔将球开到前场,米利托争下第一点,把球做给斯内德,斯内德再把球直塞给已经往禁区跑位的米利托,米利托破门。
一共经过四名球员的四次传球便取得进球,这是非常经典的穆氏反击战术。
仰仗于球员出色的跑位和传球能力,国米在前场少打多也常常能取得优势。
这一次快速反击,由后场坎比亚索发起,斯内德得球后快速转移到前场的米利托,米利托持球,斯内德迅速插入禁区的空档,接着米利托从三名后卫的空隙中送出妙传。
这是一次经典的2打5,虽然前场投入兵力不多却通过精妙的配合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次进攻一共经过三次传球,就使斯内德获得了一次几乎是单刀的机会,可惜射门被门将布特封堵。
穆氏反击的简洁高效在这次进攻中再一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穆里尼奥的反击体系中,后场断球后讲究快速通过中场,传球尽量一脚出球、快速出球,不痴迷于无谓倒脚,因此控球率一向不高。
穆帅的球队可能在整体的传控上没那么精细,但是在小范围的传接配合上,可以用“快、准、狠”来概括。
2009-2010在国米是穆里尼奥最高光的一个赛季,从那之后,穆帅的成绩起起落落,质疑声又开始此起彼伏。
后来穆里尼奥带队表现并不如意。
或是更衣室原因,或是球队伤病原因,抑或是战术原因。
再回到穆里尼奥的皇马时代。
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皇马与巴萨对抗的历史中,“穆里尼奥”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名字。
你大可以将这个名字定义为时间轴上的某个节点——他的到来以及存在,真真切切将陷入泥潭中的银河战舰拉了起来,并从此拥有了和巴萨梦三王朝争冠的勇气。
11-12赛季,正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穆二年”现象的完美呈现——狂人率领银河战舰以创下双记录的方式从巴萨手中夺回阔别3年的联赛冠军。
所谓的双记录分别是:西甲历史单赛季得分最高和西甲历史单赛季进球最多,而在如是两大惊人记录的加持下,穆式皇马于12年夺得的那座联赛奖杯就显得尤为光彩熠熠了。
当老球迷回忆起那支百分夺冠的皇马时,最常提及的词语便是“极致防反”,由此可见,出色的防守反击能力是那个时期皇马最为显着的特点。
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回看穆式皇马,你会发现:只论防反,他们不仅是同时代最出色的球队,也是21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存在。
穆式皇马极致防反的背后,是其攻防转换能力的强大,而任何一支球队的攻防转换体系,则都是由“攻转守”以及“守转攻“两个部分组成的。
在足球比赛进行过程中,攻转守往往发生在本方持球进攻却被对手断球的情况下,此时由于进攻阵型的展开。
本方球员普遍处于一个分散且向前扑的状态,如果无法及时落入防守形态,将直接导致防线被对手的三传两递击穿甚至丢球。
因此,即便是进攻最为犀利的球队,也绝不能忽视攻转守瞬间本方的防守策略。
就穆式皇马的4-2-3-1体系而言,其在由攻转守中最为关键的球员是球队的双边后卫和三中场,上述5名球员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就地逼抢以及防止对手持球球员肆意转移皮球的重任。
具体而言,在本方持球进攻被断球的瞬间,可以根据场上形势分成三种情况:1、具备就地反抢条件时怎么做;2、不具备就地反抢条件时怎么做;3、断球球员及其队友已在边路形成局部人数优势时怎么做。
在第一种情况中,当皇马持球进攻并被断球时,那么银河战舰的精英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夺回球权。
皇马球员会寻求快速反抢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所谓“具备反抢条件”,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对方球员断球时比较仓促,或是未能真正控球在脚下,又或是未能提前观察队友的跑位路线,此时皇马球员的第一反应就是逼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