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前提示:本单章为说说咸鱼君本人对于「愚人众」这个组织的部分看法,与正文剧情无关可以跳过。
——————
别把愚人众里的人当成正常人看待,起码愚人众里面不正常的人很多,用正常人的角度会无法理解他们的前后矛盾。
比如艾方索(特洛伊·雪奈茨维奇),看对话他似乎很喜欢维摩庄的氛围以及孩子们(甚至听到兰拉娜消除孩子不好记忆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他又在执行着愚人众那边容易伤害到孩子们的行为(比如任务后续那个不愿意回去的小女孩)。
但如果不把他当成正常人看待就解释的通了,他就像进击的巨人里的莱纳一样,因为愧疚等心理导致精神分裂出了多个人格,艾方索的士兵人格在爱护着维摩庄的大家,但是当愚人众任务出现时艾方索的战士人格回归又去执行伤害维摩庄民众的愚人众任务。
所以作者在游戏里选择给了艾方索一个痛快的解脱,因为唯有永恒的寂静能抚平他的内心。
当然类似的人肯定不少,试想一下在愚人众中,底线很高有良知的那些人要么在背叛后被处理,要么主动送死寻找解脱,要么只能在疯狂中挣扎。
在不正常的地方,正常人才是真正的异类。
……
成语一毛不拔都知道,但它的出处以及历史故事可能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古人之,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杨朱篇》
本意大致为:让别人付出哪怕毫毛大的损失来帮助世界的事情,我不赞成,把天下的财富都用来奉供一个人,我也不赞成。(只要)人人都不会损失哪怕一根毫毛的利益、也不去掠夺天下的财富,那么天下自然会变得和谐安定。
但后世断章取义节选前半句内容而得一毛不拔,以此形容一个人极度吝啬小气。
当然说这个有些偏题,但却是为了引出下一个更加精确的话题——“杀一人以利天下”。
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四家就讨论过类似问题且答案惊人一致都不赞成(墨家表示自己愿意杀自己来利天下的除外),其中道家杨朱引用上文进行论证,最终得出为了救更多人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只会导致极端——九百九十九人的性命比一千人性命轻,所以可以为了一千人的性命而杀掉另外九百九十九人(某卫宫巨侠表示很淦)。
而正是基于上述先贤讨论,2018年某乎大佬豆子杜撰了一篇《景王问政于管氏》广泛流传于网络之上,其中上半段如下:
景王问政于管氏:“杀一人以利天下,可以吗?”
管氏说:“不可以。”
景王问:“为什么呢?”
管氏说:“杀人的应当是法律,不应肆意剥夺任何无辜之人的生命。”
景王问:“杀了他可以挽救一万个人的性命,也不应该做吗?他无辜,一万个人也无辜。一个人的无辜,和一万个人的无辜,谁重呢?”
管氏说:“一样重。”
景王笑。
管氏继续说:“杀戮无辜,有害国法。害国法而不知,却以为行的是理所当然的事,臣私下里为国君担忧。”
景王正色道:“那寡人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呢?”
管氏说:“是谁要害这一万人,就惩治谁。如果是另外一个人,就招募勇士除掉他;如果是一个团体,就令执法机关敲掉它;如果是天灾,便去抗灾;如果是人祸,便去问责;如果是制度,便去改革。”
毫无疑问,为了对抗天理的愚人众对“杀一人以利天下”的态度便走到了极端,虽然推测最初的丑角可能是符合墨家称赞的杀己以利天下的态度创建了愚人众这一组织,但随后大量人不得不被裹挟进去被迫实现我杀我自己,最后才会为了对抗天理这一目的选择牺牲大量各国民众,即实现所谓的为了一千人杀掉另外九百九十九人的极端行为。
倘若对于提瓦特来说,那个要害“一万人”的就是天理了,可惜提瓦特不存在“景王”这一国君,因而提瓦特这个“国家”无法招募勇士无法令执法机关出手无法抗灾无法问责无法改革,所以愚人众出现了并决定以暴制暴,以牺牲其中一千人为代价保住剩下九千人(只是简单打个比方,具体数量比例不能确定)。
那么对于那被愚人众牺牲的“一千人”来说,要害这“一千人”的就是愚人众了,而对于愚人众来说各国还是有着足以制衡的魔神、执政机构,所以问题没有下沿而是引发了冲突,我们玩家最开始的视角便是位于这一层面。
那么问题来了,以暴制暴的愚人众这种行为到底可不可取,他们究竟是自取灭亡的疯狂之举,还是那最为绝望下竭尽全力却唯一能做的反抗行为。
而且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天理是不是更高一纬度的「愚人众」?天理为了保护更多的世界而选择牺牲区区一个提瓦特,从而让愚人众意识到天理要害提瓦特这“一万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