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出来华丽的配合进攻自然就不能像穆里尼奥那样去摆大巴防守,高位压迫和传导控球就是球队的灵魂所在,而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要数曼城的主教练瓜迪奥拉了。
在担任瓜迪奥拉助手的时候,他们一同完善了一种全新的战术——倒置边后卫战术(边后卫内收战术),这一全新的战术让曼城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武器库,丰富了自己的控球打法。
说起来这个战术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战术是瓜迪奥拉的原创,其实并非如此,瓜迪奥拉在巴塞罗那的时候并没有实施过这种战术,可能有人会说,人家瓜迪奥拉在拜仁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先例,当时他把拜仁的队长拉姆给内收到后腰的位置,希望借此加强中路的防守。
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因为多名中场球员的缺阵导致了拜仁在中场的位置上人员稀缺,佩普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让两名边后卫内收加强中场的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实际上的战绩也表明这一战术并不完善,仍有很大的提升进步的空间,瓜也就暂且将这一战术雏形给搁置了起来。
而直到阿尔塔特担任瓜迪奥拉助手的时候,两人猜一同将这一战术完善并运用在了实际的比赛之中,并且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成效。
阿尔塔特在阿森纳自立门户之后,对自己协助完善的这一战术也是念念不忘,在上赛季的时候他就想把这一战术应用在阿森纳的身上,但是苦于人员搭配的问题只能不了了之,本赛季多名球员的加盟让阿尔塔特也能够把这一战术给贯彻下去。
边后卫内收战术和一般的战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他和传统的边后卫在使用方式和比赛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的边后卫的行动模式都相对的单一,不论是进攻时候的套上进攻,还是防守时候的跑位协防,主要活动的区域都集中在两条边路。
所以在很多的时候,速度和体能就成为了衡量一个边后卫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是,球员的个人战术素养和意识索要占据的权重就没有那么大了。
在边后卫内收的战术中,边后卫球员的活动区域就不再固定在两条边路了,除了在整体防守的时候球员仍停留在边路,更多的时候球员将会内收到中场的位置,兼顾后腰角色,帮助中场梳理和出球。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可以防止中场球员被高度压迫,通过在中场使用边后卫,球队在中场将拥有人数上的优势,在中场的传球梳理和配合上有更好的选择,能够让球队再中场的对抗中获得胜利。
这一套战术并非没有弊端,这套战术的核心问题是,你需要一个优秀的边后卫,他不仅需要完成一名身为边后卫的职责,还需要有很好的视野和大局观,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场的位置上有着不错的发挥,发挥出这一套战术的优越性。
上赛季阿森纳的主力蒂尔尼因不符合此战术要求而被阿尔特塔弃用,从曼城转会而来的津琴科则是补充上了这一阵容最后的短板。
这一战术极大的提升了阿森纳的作战能力,津琴科内收之后增强了阿森纳中场的人员配置和防守硬度,身为做后腰的扎卡就被从自己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他在中场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前插策应进攻,也可以拉扯空间创造机会,他的解放为阿森纳的进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曾经的伦敦扎球王又找回了当年的风采。
(当年的伦敦三大扎球王:切尔西的阿扎尔,水晶宫的扎哈,阿森纳的扎卡。)
凡事有利有弊,边后卫内收战术自然可以极大的强化球队的进攻能力,但是同样在防守端就会出现些许的漏洞。
津琴科内收到后腰的位置之后,他原本所在的左边后卫的位置上就会出现空挡,这自然也就会成为对手眼中的防守漏洞。
阿森纳的对手们自然也不是蠢货,岂会注意不到这个漏洞?
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的比赛中对手都会有意识地打津琴科身后的空挡,一有机会就打他的身后,这样的战术确实收获了不错的成效。
那么阿尔塔特面对这个问题的解法是什么呢?
他选择相信球员的个人能力,尤其是球队的左中后卫加布里埃尔,津琴科遗留下来的防守空挡就成为了他的防区,他要频繁的在比赛中跑前跑后,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防守面积,幸好本赛季加布里埃尔的发挥一直很稳定,稳健的防守也帮助阿森纳稳住了自己的后场。
但是球员也是活生生的人类,并不是机器人,他不可能在一整个赛季都有着持续稳定的发挥,伤病,状态起伏等等不可控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球队的发挥。
阿森纳自身的阵容又相对的单薄,多名核心球员并没有一个稳妥可靠的替补,当一名核心球员出现缺席的时候,对于整个球队的构建就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阿尔特塔这一名主教练在很多时候有一些轴,当他觉得一项战术额能够收获成功之后就会一直使用它,并捕获过多的考虑应急预案,也压根就没有想过去变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