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手下员工的管理啊,看来一定要给他们发清晰,不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指令,你看看,我年前的通知是这么说的,正常情况7号上班,但是如果谁要是有事的话,10号到也行。
这下子好了,7号只来了两个人,8号又来了两个,9号没有人来。估计他们都准备要10号了,不过咱这话都说出去了,也不能怪他们啊,毕竟人家只是巧妙地利用了其中的漏洞,再说了,也没有影响多少事,一些重要的事我自己也就给解决了,所以就作罢吧......
2003年2月10日,礼拜一。
今天人终于到齐了,还有,就是英特利的Nancy也光荣的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当中,我们自然是要予以隆重欢迎的。
这是新年后召开的第一个晨会,我先是总结了一下去年的经营状况,然后提出了今年的业绩目标:USD1000万。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提出这个目标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了,其实不然,坦白的讲,这个目标并不高,要是我告诉您,这只比去年高了150万,不到20个点而已,我想您就不会那么想了。那我又为什么要这么保守,而不想着提高个300万或者400万呢?
其实别人可能不知道,而我清楚的很,这当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我认为,去年的业绩之所以那么突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接到了两张大单所致,光是那两张单就占了将近全年业绩的55%,说是运气也罢,说是其他的也好,总之,我认为,不是说今年,就是以后,估计也很难能那么幸运的接到如此大金额的订单了。
事实如此,除去这两张订单,那剩下的这个空缺怎么来补上?另外,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为此,我给大家算了一个帐,根据我们的经验,正常情况下,一张中等大小订单的金额约在5-10万之间,也就是说,除了我们现在固定的re-order订单之外,那今年至少要能拿到50-80张新订单才可以保证完成任务,这平均下来,就是每个月4-7张。
这么具体的一量化,任务就很清晰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这让同事们有些顾虑,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都看着我不说话,我呢,也没有说话,而是先让他们根据自己分到的任务谈谈看法,先捋捋思路想想要怎么去完成,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需要公司提供什么样的配合,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要怎么来规划,每个步骤又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来配备等等......
诸位千万别以为我这是异想天开,毫无根据,随心所欲的就弄了个目标。其实我对此是信心满满的,因为我心里有数啊,现在我们手中有多少客人谈的差不多,有哪些订单今年大概率会下来,还有哪些客户将会有什么样的进展,今年我们重点的产品范围放在哪里,客户的开发重点集中在哪里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也就是说,在我的心中,是有着一张已经绘好了框架的蓝图,只是有些细节需要有人花时间来一点点的填充好即可。但是,我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最终的成绩绝对不可能是光靠坐着等着就可以唾手可得的,而是必须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才行。
对于我来讲,必须尽快要在公司的管理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立竿见影的制度和方法,充分发掘出所有人的潜能和实力,否则未来的形势就不可能像我想的那么乐观。
以现在公司的实际状况来说,就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
1、人才缺乏,特别是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2、现有人员素质、能力和经验等欠缺,无法适应公司发展或新业务需要,而外部也往往很难能快速的找到合适的人才; 3、因公司快速发展,业务变化较大,会导致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 4、随后后面不断的补充新人进来,会对老员工造成冲击,新人能否快速适应并融入团队也存在问题。
为此,我制定的对策如下:
第一,就是要加大人才招聘的力度,并完善企业的晋升路径。
作为一家有着长远规划的企业,一定要为员工提供完善的晋升路径,满足不同员工的发展目标。例如管理晋升路径:晋升路基层员工—主管—经理—总监……
不过,一家企业的管理岗位毕竟是有限的,再说了,也并非所有员工都有意愿或者能力成为管理者。因此呢,除了管理晋升路径以外,还应当为员工提供技术晋升路径,不同级别的薪水是与管理者相当的。例如技术晋升路径:初级—中级—高级—专家……
第二,完善激励措施。
晋升往往伴随着薪酬福利的提升。如果员工晋升后,所获得的薪酬待遇与岗位并不匹配,则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企业要将薪酬与晋升挂钩,不同级别的岗位薪酬的差距应当合理拉开。如果薪酬福利之间的差别不大,同样也无法勾起员工努力晋升的欲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