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币面值也要降,成色也改为八成八,一两重一枚,一金当五银。起过去金银铜一五八,金银没变,但一银值四贯铜,银铜却是涨了三倍左右。
金和银对铜,都升了三倍左右,金银没变。
新币里,铜钱将取消当二十和当十钱,保留当二和当五钱。
如此一来,除去铜钱贬值因素,其实金银铜基本恢复到了贞观初的汇率。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朝廷通过铸币大量榨取百姓的财富。
恢复到原来的汇率,也让纸钞的信用更加可靠,对于整个大唐的经济来说,都是有重要保障作用的。
回收旧的金银铜元宝,改称金银铜元,铸币的利润不再那么高,货币的信用更坚挺。
岑本看着皇帝决心坚定,便也直接用出了撒手锏,本来也是打算要实行的新币制,现在提前一点。
承乾还想着通过回收铸币权,一年能增加三千万的铸币收入,结果被褚遂良和岑本两个辅相一搅和,算顺利回收来,可三千万的收益,也会下降到五六百万。
这简直是故意跟他这个皇帝过不去啊。
之前张家铸币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呢?现在朕要收回铸币权,你们说要改币。
金元宝改成金元,银元宝改成银元,铜元宝改成铜元,改一个字,所有的发行的元宝又要回收重铸,瞎折腾一顿,最后铸币的利润少了快九成。
见不到朕好啊。
真要算,还不如不回收呢。起码原来张家赚的多,朝廷收的也不少,能收到四成的税,光从张家能收到八百万贯以的税。
不算朝廷自己赚的。
现在好,若是收回铸币权,一年的铸币量不变,可算不额外扣税,总共也只能赚到六百万贯,一年少赚一半以。
这他娘的暴利的生意,怎么被他做成了亏本的买卖?
承乾想不通。
这些宰相,全他娘的是跟朕过不去啊。
他现在倒真是骑虎难下。
铸币权回收的狠话已经放出来了,这个时候不收回也不行。可一收回,反而一年要亏六百万,这不碰到鬼了?
但褚遂良和岑本一唱一和,说这元宝改成元,那是早定好了的。
都他娘的是一群祖宗,哪哪都不省心啊。
朕还不是为了天下。
对了,好像张家的铸币厂里,也有褚遂良、岑本他们的份子。这是他们得不到好处,也不让朕得到啊。
到头来,他们还得了个好名声。
承乾觉得他低估了这些人,姜还是老的辣啊。
他心里迅速的想着对策,不能这样算了,亏本的买卖不能做。
要亏,大家一起亏。
他在算一笔账,跟着张超读书多年,他的数学非常好,能够直接进行心算。
如果,朝廷不收回铸币权,允许私人铸币,但需要这些私人先取得特别经营牌照,然后对这个铸币厂征重税。
那么,是不是更划算点?
新币一年如果总共能铸币得利六百万,朝廷征税征高点,如先征他五成的特别铸币税,再征他两成的营业所得税,一年得税四百二十万。
还不用自己经营和管理,似乎较不错。若是再金银铜料方面再管理一下,可能还能赚点。
朝廷一年得利五百万贯,让铸币厂得利一百万。
朝廷虽少赚了一百万,但省去了经营、管理等麻烦,还有一个好处是省的一直得防着私铸。
算来算去,还是亏。
起码原来朝廷一年能收一千多万税和利,现在变成五百万,这不是亏是什么。
心不甘啊,好不容易以为找到个突破口,结果却成了两败俱伤?
他一年损失千万,张超一年损失两千万,一个一个亏,这是同归于尽的做法啊。
想来想去,承乾还是觉得,起码张超他更亏。他一年亏一千万,可张超一年亏两千万。
喜欢唐朝好地主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唐朝好地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