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煌已经决定决定造出声势出来,自然是有多少声势,就造多少声势,从北面的金川门,到西边的聚宝门,南边朝阳门外,都有雍军驻扎,想办法攻城,不过重点,还在北边金川门,
原因无他,就是大炮毕竟不好运输。
不过,如果要攻聚宝门的话,大报恩寺,就是极好的驻扎地方。
朱厚煌来此,一是来报恩寺祈福。二是观察一下聚宝门外的战场,还有一个原因,朱厚煌要去孝陵。他觉得绕城而过,顺便观察南京城的形式。
“殿下,魏国公使者着急了。”何文渊道。
祭拜孝陵是一项政治活动,要向下人表明自己是正统。所以需要礼法上的要求,朱厚煌这样的臣子很少,不得不将何文渊拉过来,他毕竟是进士出身,对这方面还是略懂一二的。
朱厚煌道:“不要慌,让他慢慢等,等孤从孝陵回来再。”
大报恩寺是皇家寺庙,庄严肃穆,即便是朱厚煌到了,这些僧侣也没有多少惊慌之『色』。显然是达官贵人见多了。
朱厚煌一边礼佛,心中一边暗暗想到:“看来这南京城空虚的很,几乎唾手可得。我究竟是攻还是不攻。”
从魏国公的反应来看,朱厚煌越发确定了南京城的空虚。不过,南京城的这种情况更让朱厚煌不知道该怎么办。
打下南京?
没有南京作为诱饵,北京方面会着急上火的督促大军南下。手中有人质的时候,才能要挟对方,一旦人质死了,对方都不着急了。
如果北京方面步步为营,难不成朱厚煌还想大明的土地之上,打一场维持数年的北方战争,且不最后结果如何,单单嘉靖,会不会在危机时刻放开九边向蒙古人借兵?
朱厚煌在坐稳雍王的位置之后,明悟了一句话,就是永远不要高估,一个统治者的道德水准。
但是如果朱厚煌将南京挂在这里,也不是办法。
任何东西都是落袋为安为好,什么东西看上要到手了,很多时候很可能永远不可能到手,不是朱厚煌看魏国公,魏国公所做的事情,难道不是缓兵之计吗?
如果,雍军拿下北京了,却攻不下南京,情况也会很糟糕。
当然了,朱厚煌并不觉得南京城无法攻下,但是有时候最坏的预感,往往都会发生。朱厚煌准备先拖一拖魏国公。等他从孝陵回来之后,再做计较。
喜欢大明雍王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大明雍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